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村落 > 正文

新乡贤:复兴传统村落文化的燎原者

时间:2020-01-05 00: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院成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乡土中国的“活化石”,是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乡土中国的“活化石”,是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星罗棋布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记录着不同地域社会真实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不同地域民众鲜活的历史记忆,是人们现代乡愁的有效“消纳地”。

  近年来,尽管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外援性力量都积极介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但常因村落中精英群体的“不在场”而无法有效地将其转化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无法从根本上破解传统村落保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学者季中扬曾说:“乡贤文化自觉与践行是乡村内部精英对乡村建设的主动担当,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固本培元的根本之计。”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先天持有在地知识、先天具有在地社会网络、先天具有地方威望”的新乡贤的文化自觉和主动担当。

  对传统村落保护而言,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中的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社会群体,也涵盖“NGO”志愿者、专家学者、村官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新乡贤既了解国家政策又谙熟传统村落的“人情世故”,既具有现代化的视野又兼备一定的能力和声望。他们积极主动回乡“在场”垂范和躬身启蒙引领,以及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信息、新技术、新资本等,必将搅活传统村落保护的“一池春水”。

  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首先是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村落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和书写,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并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树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民按照“人与村落共生、保护与发展并重、传统和现代互融”的理念,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借助城乡一体化政策根本性地改善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质量,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

  发展传统村落经济是提升村落民众生活水平和保持传统村落活力的重要源泉,这其中,新乡贤引领村落民众学习现代知识技术、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十分关键;新乡贤利用自身的才干特长和社会资本帮助村民,依托传统村落独特的生态环境、历史遗存、农业特色、手工技艺、特色民俗等资源,根据现代社会需求因地制宜地培育田园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摄影写生创作等村落经济新业态,使传统村落留住人、兴好业、可持续发展。

  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对于村落民众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情感维系、价值认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催化”与“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融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人们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是村落民众进行自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有力凭借。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礼仪禁忌、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焕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其特色和魅力。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是中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基点。保护好传统村落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在“国家在场”的语境下,保护传统村落关键在于村落民众的“在场”和“文化自觉”,核心在于发挥新乡贤的“领头羊”和“引阵雁”作用。因此,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制度安排吸引新乡贤回乡,让他们用自己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引领和带动村落民众自觉珍惜和保护传统村落,自觉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再生产”,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乡贤:复兴传统村落文化的燎原者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