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村落 > 正文

徽州古村落:徽学研究的“活化石”

时间:2020-01-05 00:36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王广禄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作为徽文化的载体,位于皖南、浙西地区的徽州古村落是徽州人的生活空间,承载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作为徽文化的载体,位于皖南、浙西地区的徽州古村落是徽州人的生活空间,承载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其中包括早已名声在外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等,这些古村落广泛散布在新安江、富春江流域的山水间,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遗存,被看作“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因而成为了徽学研究的“活化石”。篁墩、呈坎、唐模三个古村落,是记者此行的主要考察点。

  徽州“大槐树”

  篁墩村,又称黄墩,是新安、徽州士族的发源地,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从汉唐直至明清,篁墩是人们迁入、迁出徽州的重要集散地,有徽州“大槐树”之称。与此同时,它也是程、汪、朱、黄、吴等众多族裔落脚徽州的第一站,因而也成了许多姓氏的宗族圣地。

  史载,篁墩在“歙之西南隅,去县治三十里”。这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目前已经没有太多的古迹或者遗址可循,有名的“程朱阙里”牌坊、古老的亭阁、祠堂、古墓等大多随时代变迁而逐渐被湮没。“华东第二通道”皖赣铁路以南北为向穿村而过,山丘掩映下,竹林、人家依水而居,徽派建筑依稀可见。篁墩村水口和“忠壮公”程灵洗墓园,是目前篁墩村较有代表性的两处遗迹。

  穿过位于205国道和皖赣铁路之间的小巷,一条蜿蜒的小河进入视野。河上一座古桥,两侧有供上下河使用的石制阶梯。这里就是篁墩的水口。自汉代以来,北方中原世家氏族陆续迁入徽州。他们大都乘船而来,自篁墩上岸,或在这里落脚居住,或以篁墩为中转站,向徽州各地及周边迁徙。魏晋永嘉年间、唐朝末年以及两宋之际是篁墩经历的三次人口迁徙高潮。

  在篁墩众多姓氏中,程氏宗族是值得关注的对象之一。南朝程灵洗为“忠壮公”,程朱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祖上也是新安程氏。

  据《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记载,程灵洗“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里,便骑善游,素为乡里畏伏。侯景之乱,据黟、歙聚徒以拒景……”后任新安太守、兰陵太守等,成为陈朝栋梁。

  程灵洗墓葬在篁墩以北,占地十余亩,整体呈鱼形,遗迹目前保存较为完好。近年来这里修复成为忠壮公古墓园,每逢重要节日,各地的新安程氏宗亲都会前往祭祀。

  此外,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先祖也曾在篁墩聚居繁衍。他在《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里曾写道:“熹闻之,先君子太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县之黄墩’”,并在多篇著作中自称“新安朱熹”。

  江南第一村

  “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千年古村落呈坎,别名龙溪、八卦村,是具有典型徽州文化特色的古村。其始建年代可追溯至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目前还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的古建筑群体,于199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规划设计上,呈坎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据徽商后人、呈坎景区负责人方裕龙介绍,呈坎村整体上循《易经》,以“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理论选址布局,形成了三街、九十九巷。在呈坎村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村内川河宛如玉带,呈“S”形自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街道沿众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则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漫步于村中,仿佛走入迷宫之中,呈坎也因此被人称为“迷魂阵”。安徽省徽学会理事许琦表示,“呈坎村很好地展示了古人的智慧,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徽派建筑是呈坎村最为宝贵的历史遗存。村里有民居、祠堂、更楼、石桥等近200处宋、元、明、清等历史古建筑,被誉为“中国历代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长春大社、罗东舒祠(又名宝纶阁)和“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旧宅燕翼堂。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