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村落 > 正文

一样的旅游古镇 ,不一样的浙江乌镇

时间:2020-01-05 00:4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晋军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保护最彻底、功能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科学”,这十六字打造出乌镇建设全国一流休闲度假古镇的现状。

 

  乌镇对中国旅游业大有启示。

  现在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因而寻找“文化灵魂”成为旅游业界的当务之急。但现实是,走马观花的旅游模式,同质化的景区建设,让游客往往无法在自然风光中深入了解体验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民俗等等。但令人欣喜的是,插上资本翅膀后的乌镇没有偏离文化轨道,而是从景区开发方面更深入地融合了本土文化,从观光型到度假型再到文化型,正是凭借着文化的强大引擎,古老的乌镇青春焕发,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乌镇模式”看细节

  我先后到访乌镇3次。1999年6月之前,乌镇还在浙北大地沉睡,历史肌理破坏严重,近16万平方米的老建筑98%以上没有得到过修缮,除去一个年接待量3万人次的全国文保单位茅盾故居保护较好外,好像就再无游人问津。

  乌镇一夜成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自身文化的传承、展示和体验上做得非常好。乌镇和新千年一起迈进自己的辉煌时代:2001年,成为嘉兴市十佳旅游景区,并接待APEC会议嘉宾;2002年,获颁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荣登“浙江省十大人气最佳旅游景区”榜首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获联合国“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4年,乌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乌镇的实践再次证明细节决定成败。乌镇在全国率先将所有矗立古镇的高压线、低压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进行地埋,对已成臭水沟的河流进行大规模清淤,对已基本坍塌的帮岸、河埠石桥进行大修,对原已全面铺成的水泥街面进行石板铺设。为还江南水乡清澈河水原貌,专门铺设地下排污管道,斥巨资为老街居民家庭安装上下水管,在古镇敷设消防设施及烟感探头。修复施工中,充分听取原住居民及当地工匠意见,尽可能恢复历史原貌。基于“修旧如故”理念,收购各类旧木料、旧石料对所有民居特别是厅堂等进行修缮。如今,凡到乌镇的游人,都夸这里“保存了古镇古风的原真性”,是“原汁原味的古镇特色”。

  跳出“保护性破坏”怪圈

  国内有不少古镇徘徊于“保护性破坏”怪圈,商业味过浓,古镇不“古”。乌镇的做法之一是不许居民自由开店,在对商店进行产权置换后,就“卖什么、怎么卖”重新界定,以确定方式招租,同时为防止“第一步自己破墙开店,第二步转租开店,第三步满街开店”,采取各种疏堵措施,包括解决老街居民就业,给低收入者发放津贴,对开发的部分商铺及游船优先定向分配给老街居民经营。在历史街区外新建市场无偿提供给老街居民设摊摆卖,从而防止了古镇保护后商铺林立,全民经商现象的发生。在游客数量攀升、景区内商铺极为抢手的情况下,乌镇将产权归公司的店铺从功能上加以规范,严格限制商业店铺扩张,避免古镇重蹈“商业化”覆辙。

  “保护最彻底、功能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科学”,这十六字打造出乌镇建设全国一流休闲度假古镇的现状。开发后的乌镇如何定位,更多专家认为一定要护佑好古镇的“神”,即“小桥流水”之外的“人家”,缺少“人家”就缺少了古镇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世俗生活。 乌镇的办法是在不破坏“神”“形”前提下,让“古镇社区现代化”,于是居民家用上了液化气、直饮机、中央空调、电信宽带等等。老街居民的传统生活在继续,他们享受现代化文明生活的权利依在,古镇开发没有以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基本生活要求为代价,扎扎实实做到了“双赢”。

  有一种效益是文化效益

  乌镇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格局。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风韵。镇东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为茅盾纪念馆。镇上的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此外,还有修真观戏台、双桥风情、梁苑胜迹、唐代银杏、谭家湾遗址、昭明书院、文昌阁、茅盾故居、林家铺子、蓝印花布染坊、三白米酒作坊、刨烟作坊、木雕制作、缫丝和手工织锦、浙西老邮局、余榴梁钱币馆、江南百床馆、江南民俗陈列馆、三寸金莲馆等众多景点。乌镇成功举办过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以及江南水乡狂欢节,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开发潜力颇大,现在对游客开放的仅仅是一部分,更多的文化基因尚待融入。

  乌镇旅游,充满文化气息。这座小镇,千百年来名人辈出,文化成就斐然,曾出过64个进士,161个举人,现代中国文学巨匠茅盾诞生于此。深厚文化底蕴是支撑乌镇天下扬名的灵魂,乌镇非常珍视完整生活形态、深厚地域文化和“名人文化”“民情民俗文化”。通过挖掘乌镇自身历史文化积淀,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请回来了,对桶匠、锡铜匠、烟作匠等给予补贴,鼓励手工艺人以作坊形式展示经营,对蓝印花布、三白酒、姑嫂饼等传统工艺品食品恢复生产 ,给皮影戏 、花鼓戏艺人发放工资安排表演场所,大力支持民间武术协会、戏曲协会开展活动,乌镇历史上久负盛名的“香市”也重燃香火……旅游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消费,只有文化的深度介入,才能让旅游带给消费者更丰富的体验,这也是当下旅游业转型破题的关键所在。

  乌镇是文化创意集成地。在今天古镇游热潮下,有戏剧节的只有乌镇,戏剧节让乌镇变得气质不一般,他们认为文化才是放大景区IP最好的渠道。乌镇建了大剧院、美术馆,做了4届戏剧节。戏剧节的影响力及品牌价值越来越大,戏剧节的引入让国外开始深入了解乌镇,现在成了一个品牌,乌镇有了国际范儿。因为戏剧节、艺术展、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等内容形态,乌镇被逐渐放大,成了中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文化复兴”后的乌镇获得商业上的极大成功。在乌镇,有一种效益就是文化效益。

  来过,便不曾离开

  做旅游,乌镇比周庄晚了10年,比西塘晚了4年。我总在想:为什么乌镇可以后来居上?是否因为乌镇讨了这样一个巧:游客都觉得“乌镇像一个古镇”?乌镇去年接待游客685万人次,有80%是散客,而这80%里面有一半是“二进宫”。游客晓得哪里的房子好住,哪里的菜烧的好吃,他们已经不需要“占用式”旅游,在那里拍个照“到此一游”,而是不忘初心,再来一次,深刻地体验一把乌镇风情。

  乌镇是一座博物馆,百步一桥,最古老的桥建于南宋,桥是古镇之目,无论睁着还是闭着,都能洞察一切,见证古镇的荣辱兴衰。一块青石就是一个故事,一座拱桥便是一个传说。那斑驳的每扇门、每根梁、每垛墙,都能讲述乌镇的变幻沧桑,折射出灿烂文化。古朴小巷里,让人油然而诵《雨巷》,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你在何方?小桥古朴典雅,乌篷船穿梭来往,水与桥是最主要的基调,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风景。乌镇就是一个梦,与每一个游客缠绵。乌镇梦宛若一种情愫、一声呼唤、一个宿愿,似乎注定让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旅途中,来赴一场美妙的梦幻之约。

  乌镇所有的房屋都临水、面水、跨水,好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在江南六大水乡中,乌镇最安静,不为谁所动,任何时候来都气定神闲。乌镇在等待什么?等待游客的家园感悟?等待乡愁的似水流年?即便今天当大量游客涌进,乌镇人仍然那样平静,那样风采依旧。时光在乌镇变得迟缓,它只在游客的指点中潸然而去。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一样的旅游古镇 ,不一样的浙江乌镇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