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村落 > 正文

打造中国一流民俗村

时间:2020-01-05 00:55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宝华山原名“花山”,在群山怀抱的山脚下有一座久负盛名的杨柳泉村。这就是千华古村的前身。

 

打造中国一流民俗村

—— 破解镇江句容宝华山“千华古村”的成功密码

  拥有“律宗第一名山”和国家森林公园美誉的宝华山,在千华古村开街以来,旅游业便提挡加速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快车道,更创造了新开发景点当年便实现收支平衡的业内奇迹。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往往带来农村空心化,因此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乡村建设。千华古村的开街,不仅提升了旅游业,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也带来了当地农民的增收,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宝华山原名“花山”,在群山怀抱的山脚下有一座久负盛名的杨柳泉村。这就是千华古村的前身。

  古村曾是历代商贾云集的地方。走近古村,你会发现,这一充溢着明清风格的村落古色古香,依历史背景还原的建筑尽显明清文化的气息,八面玲珑,清净秀雅,时时处处展示着浓郁的民俗风情。

  古村依托宝华山原生态的自然美景,近4万平方米的以明清文化为特色的乡村古建筑群,营造出步步是景、处处是情的世外桃源。从古村的入口进去,茶楼、粮油铺、酒馆、酒坊、豆腐坊、小吃铺、首饰铺、灯笼铺、中药铺、香艳楼等等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完整真实地展现了明清时代黎民百姓的生活状况,市井民俗氛围格外浓烈。

  漫步古村,但见飞檐下,灯笼串串,绕过酒坊门口的八仙桌,穿过悬挂莲花灯的长廊,在水榭里就能晀望到秦淮水阁,清泉汩汩自山上往下流淌,途经大大小小的山石,飞溅起迷蒙的水雾。长廊边上就是热闹的香艳楼,朱红色的大门对开,嵌在青砖垒砌的圆拱形下,尽得山水园林意趣。在香艳楼二楼的古戏台上,两个着古装的演员穿梭于飘扬的大红丝绸帷幔间,深情对唱,无论黄梅戏抑或昆曲,眉眼里都是散不尽的风情,一段段被岁月打磨的陈旧风月,使得古韵十足的香艳楼充满了文化气息。楼下四合院里,围满了看客,穿着打扮新潮的红男绿女在那里鼓掌叫好,古意与时尚交融并错,在这里四处蔓延。风中摇荡的灯笼像是把人直接笼罩到温柔乡里。

  瑞雪迎春,转眼春节将至,现代人普遍感叹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为了让都市忙碌的人们能够体验到浓浓的年味,千华古村今年特地邀请了秦淮花灯制作匠人,精心制作了一大批各色各样的花灯,将古村装扮得花团锦簇。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古村美景,也可以竞猜灯谜、赏玩花灯,为节日增添趣味。

  为了接待四方的游人,古村自然少不了客栈。走在小街小巷之间,冷不防就会遇到一家客栈,如沐兰苑、三十六季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客栈多在秦淮水阁下面,人住其中,隐隐的水声不绝于耳。干脆打开门窗吧,让湖水从眼皮底下流过,风情与味道在心底回味。原来秦淮源头有二,一出句容宝华山,一出溧水东庐山,合流后入方山,自通济门入于郡城。历尽沧桑的秦淮河演绎过多少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如今都成烟云。

  至于在古村热闹的中心地带的鸣翠谷,作为小别墅型的客栈,十九间院子演绎出旧时家居的味道——门前的庭院与天井,木门与门栓,都是蕴藏在心灵深处的文化乡愁。

  古村里的人,会跟你讲述柳如是的传奇故事,会告诉你古村是都市人的一个梦,在这里不管是游玩、散心,还是吃特色、赏风情,哪怕在小巷喝喝茶发发呆,心是安静的,快乐是单纯的,有洗净铅华的味道。

  更令人惊喜的是,古村里还聚集了传统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千华古村民俗表演广场,我们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民俗技艺的魅力,可以观看江湖绝活、中幡、变脸、喷火、爬刀山、街头驯猴、驯老鼠、木偶戏、古彩戏法等传统的民俗节目。与此同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也正式落户景区,进一步挖掘宝华山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

  想了解万年前江南地区先民们是如何生活的吗?那么就请走进“丁沙地部落”吧。丁沙地遗址地属句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遗址是一海拔28.2米高出地面6米的岗地,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1998年7月-1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此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陶器等实物。从出土的斧、钵、镟、磨、盘等石器和网坠、骨器等石物以及猪、羊等兽骨来看,当时已出现了辅以渔、猎业的原始农业,并开始饲养家禽,是宁镇地区发现的较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于良渚文化时期。

  目前,丁沙地遗址完美地模拟古代新石器时期的部族生活情节,再现了先民们歌舞表演、祭祀文化、牲畜驯养等生活状态,让游客瞬间穿越到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感受远古时代先民们的原始生活。据介绍,一期建设的祭祀广场已经投入运营,有泼水体验、部族民间表演、歌舞晚会等互动性项目。其中祭祀场三面都是看台,可以容纳近2000人同时观赏演出。

  走进古村,心情是放松的,呼吸是顺畅的。尤其是来到幽溪谷时,久居都市的人们会由衷感受到洗肺的妙处。

  山水宝华,宝华山的水是闻名的。幽溪谷主要由弯折曲绕的山泉水系和两侧生态山林构成。目前的幽溪谷是在原有瀑布山谷基础上的创新优化。这里植物密布,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0%,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万以上,负氧离子高于市区96倍,是不折不扣的天然氧吧。

  树梢上的佛阁是古村独特的景观。本着不破坏佛道一草一木的原则,随着山势的升高,将佛道及佛阁建筑架空于地面之上,其间用木栈道将建筑之间相连。这样架构既不破坏原生态自然,又充满特色。

  佛阁四周的四块匾额,东为“嵎夷”,西为“昧谷”,南为“南交”,北为“朔方”,蕴含天下安定、四海臣服之意,是天下太平的美好祝福。

  仿佛是历史的穿越,仿佛是时光的倒流,千华古村将昔日的乡村光景重新搬到现代人的眼前,将历史性、民俗性、参与性融为一体,一场集文化体验、休闲体验、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永不落幕的古庙会”正在这里上演……

  千华古村掩映在宝华山的山脚下,村里有一条山溪穿过,村外有北泉湖环绕,是一处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古村落。据说南京秦淮河的发源地之一,就在宝华山下的千华古村。以前,古村边上有一处叫“蝶泉”的小湖泊,便是那十里风光秦淮河的源头。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来到千华古村,听了“蝶泉”介绍后,皱了眉头,心想,这“蝶”字跟“跌”同音,有点不吉利。于是乾隆手一挥,说:我看这古村到处杨柳依依,就叫它“杨柳泉”吧。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啊。于是“蝶泉”立马改成“杨柳泉”,千华村,也更名为“杨柳泉村”。此后,乾隆先后6次登临隆昌寺,每次都是下榻于“杨柳泉村”,可见这宝华山下的古村有何等的吸引力。

  山间云雾缥缈、清静绝尘,夏天凉风送爽、气候宜人,实为避暑消夏之胜地。若登上山顶,顿觉心旷神怡、大开眼界。而俯视山下,大江东去金涛千顷;环顾栖霞、牛首、九华,岚光翠影,众山点头;极目句容、仪征、六合诸邑,若隐若现,烟树万家。感叹之余,不由人想起当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的诗句:“登观忘万虑,小坐亦堪欣。”

  漫步宝华山,山路蜿蜒曲折,两边的植物不时映入眼帘,多为蕨类植物和中草药,间或与你擦肩而过的,说不定就是有着千万年历史的珍稀树种。

  宝华山静卧于长江之滨,西与南京钟山、栖霞山绵延相连,是宁镇山脉的第一高峰,“东临铁瓮,西控金陵,南负句曲,北俯大江”,气势雄伟,挺拔而壮丽。宝华山原名花山,盛夏季节黄色野花漫山遍野。开山之祖南朝梁代高僧宝志登山结庵讲经传教,此山遂名声大震。宝志圆寂后,花山遂改为宝华山。宝华山历史悠久。山脚下的“丁沙地遗址”距今近7000年,曾出土过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实物,是一处“宁镇地区早期的新文化遗存”。

  宝华山“水流石不动,山静云自飞”。以佛教传世的宝华山更有“二龙四池七台九洞十二泉”之胜景,集“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于一体,人在山中走,如在仙境行。

  宝华山的“雾海”比之黄山云海毫不逊色。那乳白色的岚气时浓时淡,变幻莫测;浓时如絮,淡时如烟,峰峦寺庙,时隐时现;如青春少女神秘的面纱,似九天仙女飘临凡间;溪水潺潺,松涛和鸣,莺声燕语,一切尽沉醉在浓淡相宜的晓岚霭气之中。乾隆皇帝曾六上宝华山,发出由衷的慨叹:“宝华深处秀,问路语吾曾。”康熙也数度来游,赐银赐物,不吝墨宝。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2%。古木参天,叶稠荫翠,根株蟠结,绿草茸茸,落英缤纷。

  宝华山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据统计植物有124科、352属、529种。山上珍稀树木繁多,椴树、银杏、紫兰等树种成长良好。其中,“宝华玉兰”更是宝华山所独有,其祖先诞生于300万年前的新生代,历经气候骤变,冰川浩劫而不灭,被人们称为研究自然历史的“活标本”。宝华玉兰是江苏省“生物名片”,落叶小乔木,花期3月,花朵多而大,形状如莲。花瓣白色,基部紫红色,花香浓郁。叶为悬胆形,树皮灰白色。花谢结籽,其籽艳红,被紧裹于长条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内。宝华玉兰木材大都通直细致,为良好用材;其花可制香精和作药用、食用。这里动物资源丰富,有豺、狼、獐、狐等20多种哺乳动物,画眉、八哥、白鹭等近百种鸟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1984年,江苏省在这里设立自然保护区,之后又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宝华山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山中隆昌寺已历经1500余年沧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传戒道场。是故,宝华山被称为“律宗第一名山”。

  隆昌寺始建于南北朝梁代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原名千华寺,自高僧宝志创寺以来,已逾1500年,建筑雄伟,有999间半之称。

  据《宝华山志》记载,“宝华律宗为金陵四百八十人梵刹最上者”。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高僧释妙峰奏请扩建获准,明神宗赐“护国圣化隆昌寺”额,遂为“隆昌寺”,是近代最大的传戒道场,盛名海内外。由于寺庙建在山坳之中,史称“山为莲花瓣,寺在莲花中”。

  古寺被青山环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锁雾罩,清静绝尘,盛夏无暑,真乃佛门名剎。历代高官贵人、名流雅士纷纷登山浏览,留下千古佳句,诗文百余篇。梁武帝、康熙、雍正、乾隆都曾驾临,史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六进隆昌寺,至今寺内还珍藏着钦定镇山玉印,皇帝用过的万寿枕头、九龙杯(现已佚失)和光绪年间铸造的可煮千斤大米的5口铁锅及铜殿、无梁殿等。

  每一尊佛像,都好像在向世人微笑,带着幽静脱俗的古韵遗风,让人们在凝望中找寻到了那种久违的平和心境。

  站在宝华山顶峰的拜经台极目北眺,但见长江如带,苏北平原烟树苍茫;西望栖霞山、汤山,山青如洗,枫叶如画;东顾镇江,金、焦二山如浮现在扬子江中的两块碧玉,山光水色美不胜收。“万山堆里看云松,曲庵幽溪复几重;为爱泉声过林去,不知烟寺耳闻钟。”这是对宝华山的真实写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依托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原址古村的转型升级,千华古村在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挖掘上取得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江苏省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江伟说。许多新建景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条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文化依归。千华古村在宝华山建设,显得一切都很自然,没有突兀感,游客的体验满意度较高。

  “民俗是我们千华古村旅游的着力点,我们将不断加强古村在民俗方面的建设,努力将千华古村打造成为中国第一民俗村。”展望未来,古村建设负责人袁琦女士充满自信。打造中国一流民俗村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