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风俗 > 正文

端午节采药(2)

时间:2020-01-05 03:41     来源:24节气网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民谚日:“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为了杀死五毒,确保人体健康,人们在端午节还开展采药、饮酒、洗浴等一系列的养生活动。

  捕蟾之俗,最迟由晋开始,延至明清,一直未辍。据医书介绍,蟾酥可拔毒、消热、消肿,治疗疗毒恶疽尤有奇效。清代诗人有诗云:“莫从海上问三农,虾蟆蟾酥取次供。”诗下注云:“《间史掇遗》:‘午日,太医院官具旗物鼓吹,赴南海子,伤农人提虾蟆蟾酥。”,清顾禄《清嘉录》也有记载:

  “药市收癞虾蟆,刺取其沫,谓之蟾酥,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万计。人家小儿女之未疽者,以水畜养癞虾蟆五个,或七个,侯其吐沫,过午取水,煎汤浴之,令痘疮稀。”

  药市不仅收癞虾蟆,同时还收娱蚁、蛇一类的毒虫,加工制药。

  由于蟾蜍确有治病之功效,宫廷太医院便到民间广为搜求。清人张朝墉《供蟾酥》写道:

  “莫从海上问三农,蛤蟆蟾酥取次供。

  蛇蝎不须逞狂毒,有人刺臂作双龙。”

  小诗反映了两个节俗,除了供蟾酥,还有文身。据(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引《北京岁时记》云:“无赖子弟,是日刺臂作字,或木石鸟兽形,以制狂毒。”原来文身还有“制狂毒”之说,真令人耳目一新!

  端午时节,人们极易遭受各种病虫毒邪的侵害,于是在民间形成了诸多禳解之俗,如挂菖艾、喝雄黄酒、给小儿佩带香囊及五毒兜等。此外,端午节时许多地方还有采药之习俗。正如俗谚所曰:“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一些根茎入药的植物,至端午时节已经成熟,正可以入药,因此端午是采药的好时节。

  而这一习俗已有非常久远的历史,至迟在南朝时就已存在。据南朝梁宗懔枟荆楚岁时记枠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在全国许多地方,人们都有在端午这天到野外采集野物以做药物的习俗。

  人们往往在太阳出来前到田里、地里采摘车前子、紫花地丁、小麦苗、艾蒿等等,装到箩筐里带回家放在院子里晒干,然后挂起来以后留作药材用,连不能进山采药的老人,也要在村前寨后的田间地头采一些常见的草药备用。在山东安丘,端午的头一天大姑娘、小媳妇要做的顶要紧的一件事就是采集月季花,然后再去山里、河边采摘艾蒿心、桃树心、柳条皮、蜡条皮等。回家将这些都洗净,用清水浸泡在一个大盆中,一满盆姹紫嫣红煞是好看,露天置放于院中干净空阔之处,经过一夜的雨露滋润,第二天清早起来,捞出花草,那水的颜色是极淡极纯的浅蓝,芳香袭人、清香四溢。全家人便从这大盆中倒水洗脸、洗胳膊,据说可以治百病。

  在一些地区,端午这天还有采集百树头烧水洗身以避瘟疫的习俗。所谓百树头子,就是一百多种草木的茎叶。在山东临沂一带,采集百树头子时要一大早就起来,挎个篮子等类的家什,在田野里四下寻找。为了确保能够采集到足够的种类,采集者手里都要拿一根劈开的高粱梃子。采到一种,就在高粱梃子瓤上用指甲掐一下。在太阳出来之前,必须要采够一百种,因为太阳照耀过的草木就不灵光了。由于起得早,通常太阳还未出来之前就已经采够一百种了。把百树头子带回家,捆好,直接放在房顶上晒干或挂在什么地方晾干。而之所以采集这种百树头子,主要是用来给新生儿洗澡。将这些采集晒干的植物放在清水里烧开,做成一大锅药水,就可以给新生儿洗澡了。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药浴”,应该有其功效在里面。

  除采集各种草药外,在一些地区如山东胶东一带还有一种独特习俗,就是拉露水。 在端午节这天一大早,人们纷纷拿着毛巾等物到野外野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沾取野草上的露水,然后再用毛巾给小孩子擦脸,据说可以治眼病。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一习俗也是一种采药之俗,已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早在周代,就有“五月五日,蓄兰为沐”的做法,屈原的枟楚辞枠中也有“浴兰兮沐芳华”的诗句,说明此种习俗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端午节一大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 孩子们带着小毛巾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手巾拉草叶上的露水洗脸。 大人则牵着牲口,到沟边夼旁,一边拉露水洗脸,—边看牲门啃嫩草,据说牲口吃了端午带露的嫩草,不得杂病。 旧时,沟夼都归私人所有,平时任何人不得放牲口,但端午例外,不论牲口吃了谁家地堰夼边的草,都不计较。 有些人还把沾湿的毛巾带回家中,给不能出门的老人擦脸、胳膊和脖子等处,说是擦了不会生疮。 有些地方则是到麦地里拉露水,天刚蒙蒙亮,大人们(多数是妇女)便带着孩子来到野外的坡地里。 这时的麦子已有一尺多高,绿油油的一片清新。 大人们用手绢在麦苗或青草上拉来拉去,不一会儿,手绢就湿漉漉的了。 大人便用这被露水打湿了的手绢给孩子洗手、洗脸。 给孩子洗完后,大人也要洗。 特别是妇女们洗得十分认真,据说,用露水洗过的肌肤,会更加细嫩,青春永驻。

  对拉露水这一习俗,丁宁在其《端午》一文中曾以轻松的笔调做了细致描述:

  “鸡鸣头几声,事先约好了的几个好朋友,便在朦胧的晨曦中集合在街头,手拉手儿,叽叽嘎嘎,嘻嘻哈哈,又说又笑,惊得各家的狗一齐狂吠。 每人拿一条羊肚子毛巾,直奔野外的河边、山坡,找那绿草长得最丰盛、最鲜亮的地方,把毛巾搭在草梢上,一手捏一个角儿,两脚没进绿草里,从这边到那边,对着角儿,转着圈儿,来回奔跑,拉来拉去,这就叫做拉露水。 一会儿,毛巾湿得透透的,鞋子、裤脚也湿得透透的,就算成功。 这时,太阳还没有露头,我们擎着毛巾,快步跑回家,把毛巾放在干净的瓷盘里。 传说就在这一天,七仙女把洗脸的香水倒在人间,变为露水,专给凡人消灾祛病。 一家人不论老少,都用那毛巾轮流擦脸,女孩子家要多擦几把,使脸皮儿更嫩更白。”

  按规矩,拉露水必须要在太阳未出之时,所以天刚蒙蒙亮大家便纷纷外了。 但在外出之时,即使熟识的人相互之间也是不能招呼的,每个人都要不言不语,径直向野外走去。 另外,因为拉露水多在天色朦胧中,难免磕倒摔伤,甚至被蛇咬伤,所以家长一般都反对女孩子们去拉露水。

  科学地说,露水只是普通的水分子凝结而已,并不会因时节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或者具有某种神奇功效。 那为什么人们还会对端午节这天早晨的露水情有独钟呢? 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和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关。 在古代,人们认为露水是从天上的星星上落下来的,是祥瑞之物。 后来这个故事更是被炼丹的术士们加以发挥,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而这种观念又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到了我国传统医学里,产生了可以治眼病之类的说法,久而久之,也就被作为一种乡间民俗传承下来。 而在被当作恶中之恶的端午之时,人们极易受到各种病害及邪魔的危害,于是在这一天采集据说可以治眼疾的露水也就不足为怪了。端午节采药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