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风俗 > 正文

且说菖蒲

时间:2020-01-05 03:42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杨莹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菖蒲两个字,落在纸上有股浓郁的草木味,还隐隐透出一抹幽远的古意。它又名“蒲剑”、“尧韭”,和香蒲、荷花、芦苇一样,生活沼泽湿润处。

 

  菖蒲两个字,落在纸上有股浓郁的草木味,还隐隐透出一抹幽远的古意。它又名“蒲剑”、“尧韭”,和香蒲、荷花、芦苇一样,生活沼泽湿润处。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根似白玉,剑叶青青,颇有君子之风,与兰、菊和水仙并称为“花草四雅”。

  因为菖蒲色泽鲜绿、味道清新能吸附空气中的微尘,很早就有人把它当成盆栽种植欣赏。古代书生夜读,总爱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就像在房间藏了个心上人,绿衣盈袖,屏息凝神,守着如豆的灯火,为他磨墨添香。灯影忽闪,人影微暗,整个场景轻轻摇动起来。读书人的日子里,再也没有比菖蒲作伴更让他念念不忘了。

  每逢端午时节,江南人都会悬一束菖蒲、插几根艾条在门、窗上用来驱邪避秽,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在遥远的古代,更遥远的时光里,菖蒲,作为一种有毒的植物,民间方士称它是“水剑”,可以“斩千邪”。《幼学句解》里说,农历五月五日被称作菖蒲节,人们在这一天争相采插菖蒲。

  实际上,五月,时序已进入夏季,南方的天气炎热,植物腐烂散发出的瘴气、腐气逐渐增多,人们的暑气、疫病也逐渐增多,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总以为这是瘟神、疫鬼作祟所致,而菖蒲又是专门镇妖辟邪的,插几把“水剑”在门楣上,邪气自然会望而却步。

  按照传统的道教来说,端阳也是地腊日,端阳的底气散发,将那些瘴气蒸了出来。由于菖蒲本身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香气,对多种有害菌、寄生虫都有抑制作用。直到现在,乡村的夏夜,还有不少老人保持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惯呢。

  茅山曾经盛产菖蒲。唐代诗人王建的《送顾秀才归丹阳》诗中写道:“江城柳色海门烟,欲到茅山始下船;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茅山的“菖蒲塘”历代都有名气,它隐在大茅峰北陲山峪间的绿树丛中,常年碧叶葱茏。

  传说汉代隐士费长房在茅山修炼,他医术高超,常有外地病人慕名前来。费公每天要开出很多药方,日积月累,清洗笔砚的池水都染成了黑色,人们便称洗笔的池塘叫“石墨池”。

  说来也怪,这“石墨池”中竟慢慢长出了菖蒲,且长势旺盛。到底是沾了仙气的,这里的菖蒲,比其他地方的菖蒲叶子短,根茎肥,花、茎芳香四溢,入药更是疗效独特,“石墨池”遂被后人改称“菖蒲潭”。为了区分其他地方的菖蒲,中医药物学上称茅山菖蒲为“茅菖蒲”。

  日月如梭,年华似水,昔日繁盛的“菖蒲潭”已经消失在时光隧道的深处。但“茅菖蒲”并没有随之湮灭,它似乎与这片土地紧连一体,经年的光阴也无法把它们分开。漫过隔世的炎凉,一丛丛“茅菖蒲”在风中舞着孤独曼妙的身姿,花开清冽,一如既往地与山中草木两两相望,坚守着流逝的生命岁月。且说菖蒲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