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耕读 > 正文

把握“变”与“常” 传承文化之“常道”

时间:2020-01-04 11:5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存山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华民族自古是以农立国,以耕读传家。农业文明加上以“明人伦”为主的学校教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是以农立国,以耕读传家。农业文明加上以“明人伦”为主的学校教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虽然当今社会已由农业文明步入工商文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必然有所发展、变化,但是正如孔子所说,“礼”既有相“因”继承,又有“损益”发展。在笔者看来,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中的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人与天调、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内涵,是当今时代仍有现实价值的文化之“常道”。

  一是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农业文明大多是聚族而居,因此,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宗族和家庭,重视宗法秩序和家庭伦理。孝悌,即爱亲敬长,是家庭伦理的基本要素。儒家学说以孝悌为仁之本始,而“仁”就是普遍“爱人”,从孝悌的亲亲之情扩充升华为“泛爱众”的普遍道德,从而达到全社会的道德和谐。其不仅具有人际关系的普遍道德意义,而且兼及“爱物”的生态保护意义。

  就全球化的普遍伦理来讲,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大宗教代表人士共同发表的《全球伦理宣言》指出:“只有在个人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已经体验到的东西,才能够在国家之间及宗教之间的关系中得到实行。”《宣言》还说:“数千年以来,人类的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都具有并一直维系着这样一条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充分说明,中国文化在农业文明中形成的孝悌为本、崇尚道德的价值取向,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

  二是克勤克俭,人与天调。在长期艰苦的农业生产生活中,中华民族很早就养成了“克勤克俭”的美德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思想,这在当今的工商文明、市场经济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当今社会出现了过度消费、生态环境危机等现象,更呼唤着克勤克俭、人与天调的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

  三是自强不息,协和万邦。在耕读传统中,长辈教育后代的两句最朴实也最重要的话就是“要学好”“要要强”。实际上“要学好”就是要崇尚道德,“要要强”就是要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在耕读传统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把个人自强、家庭自强和民族自强结合在一起的,而“自强”又是与“厚德载物”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中华民族虽然“自强”,但是同时也爱好安定、和平,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协和万邦”“以天下为一家”。这在现时代的国际关系中,就是“永不称霸”,主张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人类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和谐的世界。把握“变”与“常” 传承文化之“常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李存山)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