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耕读 > 正文

民以耕读为事 士以气节相高

时间:2020-01-04 11:5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良松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 “耕”即从事农业劳动,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即读书,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古代读书人一边辛勤耕作,一边刻苦学习,无论耕作多么繁忙,也动摇不了他们读书的意志。
 

  “耕”即从事农业劳动,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即读书,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古代读书人一边辛勤耕作,一边刻苦学习,无论耕作多么繁忙,也动摇不了他们读书的意志。

  古代的耕读包含多种含义。首先是指躬耕读书,即勤于耕作,发奋读书。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古人认为耕田与耕书同为一理,只有耕作才会有收获。耕读也可以指开化蒙昧、教化民众。在耕作之余,读点圣贤书,潜移默化地接受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学习做人的道理,移风易俗。“劝化风俗,务以耕读为业。”耕读还可以是一种思想境界或归隐情怀。古代有不少有文化而不愿做官或不能做官的人,他们“耕读自怡”“耕读自乐,不求闻知于人”。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耕读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做人、行事、信仰各个方面。从最初强调自食其力的自立精神,到“勤耕立家,苦读荣身”的耕读文化,再到“耕读传家”的人本精神,尽管耕读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更迭在不断变化和丰富,但耕读文化的精髓还是儒家学说。

  古人为什么要倡导耕读?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改变民风,二是学以致仕,三是通达礼义,四是提升境界。古代知识分子通过耕读,接近生产实际,接近农民,养成了务实作风,有的还从农耕实践中提炼出哲学思想,比如《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步入工商文明的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变化,但对学习思考的追求不能松懈。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古人耕读文化的精神,“耕以养身,读以明道”,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个贤达的、有知识有情怀的现代公民。民以耕读为事 士以气节相高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良松)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