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古迹 > 正文

上博新展:考古成果再现"千年古港"与"上海第一镇"

时间:2020-01-05 02:14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陈若茜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3月10日,汇集青龙镇历年考古出土文物精品的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将于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将以东南巨镇、盛世佛光、丝路遗珍三个板块呈现这批来之不易的考古成果,诉说青龙镇的兴衰历史,同时带领观众穿越回这座繁荣一时的贸易港口,一睹青龙镇佛寺林立、人口繁盛、商贸聚集的旧时风貌。

 

  3月10日,汇集青龙镇历年考古出土文物精品的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将于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将以东南巨镇、盛世佛光、丝路遗珍三个板块呈现这批来之不易的考古成果,诉说青龙镇的兴衰历史,同时带领观众穿越回这座繁荣一时的贸易港口,一睹青龙镇佛寺林立、人口繁盛、商贸聚集的旧时风貌。青龙镇,这座上海市内尘封千年的丝路重镇,究竟是不是上海的“前世”呢?

  青龙镇在哪儿?

  青龙镇位于上海市境西部青浦

  唐代的时候,青龙镇已经是海防要地:“唐因其控江连海,置镇防御。”有上海母亲河之称的吴淞江从其北流过,连江通海,青龙镇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航运条件迅速发展成为上海唐宋时期对外贸易港口。宋代末年到元代,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吴淞江在入海口渐成平陆,青龙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控江连海优势日趋衰落。至今,遗址仅保留了青龙塔等少量遗迹依稀可以追溯旧时风貌。流淌千年的通波塘,千年不倒的青龙塔,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为什么叫青龙镇?

  青龙镇名称的由来,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相关。相传在三国时期(220—265),青龙镇一带属于东吴的辖区,孙权为稳固自己的势力,于公元 208 年与刘备联合在赤壁打败了曹操,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在这场赤壁之战中,孙权凭借长江之险大练水兵,正是以威震四方的神兽“青龙”为名,大造青龙战舰。后来,这个地方得名青龙江,又称“龙江”,随后便有了青龙镇之名。

  青龙镇为何重要?

  青龙镇遗址是上海第一镇。据明正德《松江府志》记:“青龙镇在青龙江上,天宝五年(746)置”。青龙镇的置镇比唐天宝十年(751)上海最早设置的华亭县还早五年,比今天依然兴盛的朱家角、七宝老街、南翔、枫泾等古镇都早好几百年。唐宋时期,青龙镇的市镇规模发展迅速,人口杂处,百货交集,南宋时被誉为“富商巨贾、豪宗又姓之所会也,人称小杭州。”同时,青龙镇也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因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成为海上贸易商贩的聚集之地。

  宋代末年到元代,由于吴淞江的入海口渐成平陆,海舶只能停泊于离海更近的上海浦一带。原本盛极一时的青龙镇沦落为一个村镇,而上海浦则从此兴起。因此,青龙镇的衰落与现今上海的繁华不无联系。

  青龙镇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从出土的6000余件可复原瓷器与数十万片碎瓷片可以看出。根据瓷片的窑口可以推测当时的贸易路径,证实了青龙镇是海上陶瓷之路的始发地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青龙镇的北部地标——隆平寺塔的塔基也进行了发掘,塔基的结构及塔基地宫的出土文物为佛教史和古建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目前,中国市镇一级的聚落考古工作尚少有先例,对青龙镇遗址的市镇布局研究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青龙镇是如何被发现的?

  青龙镇的发现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8 年 8 月,青龙村双浜生产队在开挖窑河时,发现了数口唐代水井,其中一口水井中出土了 2 件带有强烈异域风格的长沙窑执壶。上海博物馆考古部闻讯对水井进行了清理,由此获知了青龙镇辉煌往昔的蛛丝马迹。

  2010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按照大遗址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局部发掘,七年来共发掘面积 3500 平方米,勘探面积约 14 万平方米。

  经过多年的考古勘探,基本摸清了青龙镇遗址的范围,为了解青龙镇遗址的布局和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线索。2015-2016年发掘中,发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北寺”——隆平寺塔基,解决了青龙镇市镇布局中北部的一个关键性的地标。

  青龙镇有什么?

  2010年以来,由上海博物馆考古部组织的发掘出土了来自福建、浙江、江西等窑口可复原瓷器6000余件及数十万片碎瓷片。青龙镇出土的瓷器绝大部分为南方窑口,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渐转为以福建闽清义窑、龙泉窑、景德镇窑产品为主。

  历年的发掘还发现了房基、砖井、炉灶、铸造作坊、灰坑、河埠头、墓葬等大量遗迹,为复原青龙镇市镇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2015-2016年发掘发现了隆平寺塔基。考古人员在对其进行探测等准备工作之后,于2016年9月9日开启地宫。隆平寺塔基地宫位于佛塔的地坪之下,仿塔结构,其功能为安置舍利。揭开地宫的覆石后,可见地宫宫室内壁为石板砌筑,发现有各时代的钱币。在地宫内还装藏有阿育王塔、银箸、银勺、银钗、银龟、铜镜、铜瓶、水晶球、水晶佛珠、舍利、释迦牟尼涅槃像等供奉品。

  展览信息:上海青龙镇考古遗址展

  2017.3.10—2017.5.30

  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延伸阅读】

  青龙镇考古:“入塔内”之砖引领发掘上海千年寺院地宫

  “香华桥,隆平寺南”

  隆平寺塔基遗址的最初发现,源于一块印有“入塔内”字迹的模印字砖。

  据介绍,隆平寺塔是一座由民间捐助的佛塔。2015年,考古队员在此处挖了一个探沟,发现了一块印有“入塔内”文字的模印字砖,考古队员推测这应该是当地的佛教赞助人造塔时所捐助的砖,于是推测隆平寺塔基遗址应该就在探沟不远的地方。

  而从现在已经完整揭露的塔基遗址上,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裸露出来的模印字砖,其上刻有清晰的文字,所载内容均为“某某人舍多少片”,例如,“陆仁安并妻孟十娘舍八万四千片”、“妻程二娘舍砖”、“二万片入塔内”,说明模印砖上所载都是当时的捐助人捐赠的砖的数量,而陆仁安及其妻孟十娘舍砖八万四千片可算目前所见捐赠数量最多的一例记载。

  据青龙镇遗址考古队队员王建文介绍,在考古发掘前,此地原本为青浦区白鹤镇的一块葡萄地,葡萄地租期到期后,上海市农委原本要在这里搞绿化。“发现模印砖后,我们就跟他们协商,同意留下400平方米先进行考古发掘(当时还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可以挖到东西),在逐渐发掘过程中把塔基完整揭露。”王建文介绍说。

  在隆平寺塔基遗址向南走上20余米,可见一条河,叫陈泾河,河上横跨一座桥,叫香华桥,又名迎恩桥。据正德《松江府志》载:“香华桥,隆平寺南”……“陈泾口,隆平寺前”……据陈杰介绍,他们在寻找隆平寺塔基遗址的具体方位时就是以这座香华桥和这条陈泾河为参照物。“文献记载说隆平寺在香华桥北,按照这个方位我们发现了隆平寺塔的遗迹,然后与文献互为对照,确定为隆平寺塔基遗址。”

  秀气、飘逸的吴越风格佛塔

  隆平寺塔基遗址位于青龙镇遗址的北边,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从上空往下俯瞰,可以看到保存较为完整的八角形砖石结构,塔身外有双回廊的副阶。在遗址现场可见,八角形的塔基四周用白色的护栏围绕,塔基中心向下挖掘了约有五米深,中心为地宫,采用夯土堆筑而成,地宫上部以2条十字相交的木板作为封护。其塔基结构之特殊,不同于目前国内已经发掘的塔基形式,在江南佛塔建造中也非常少见。

  “在发掘时我们看到的地下空间是非常局促的,经过多轮专家论证,首先保证木梁的完整性,所以采取吊的方式,在木梁底下还有大概几十公分的空间,我们一层层进行清淤,从上往下揭开了地宫上的复砖才挖掘到底下的地宫。”中心地宫长约70多公分,宽约20多公分。而关于地宫的名字也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法是地宫本体就是一个函,算上此前考古队从地宫发掘而出的四层套函,合在一起可算五重函。

  现场还留有建筑构件——三块青石的柱础、柱顶石等都是原址原物保存,这些文物构件的保存为复原隆平寺塔的结构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在古建里边,地表塔基范围跟塔的高度是成正比的,现在看到的塔基最大直径在21米左右,从塔基的直径来估计,可估算塔高为50多米。”陈杰说。

  王建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隆平寺塔应该为吴越风格的佛塔,是一座楼阁寺塔,塔的外面是木构,里面用砖砌,样子很秀气、飘逸,跟北方的辽塔、唐代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构造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塔院内一口宋井可听见潺潺水声

  在隆平寺塔基的西南偏西的方位,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口宋代古井,按照方位,这口宋井应该位于当时的隆平寺塔院内。据王建文介绍,这口井刚发现时是被土填满的,看到开口以后判断它是一口井,然后一点点挖掘直至全部清空泥土,露出古井全貌。这是一口用砖砌的井,井深约4.5米,砌井用的砖的上边也有模印的字,记载的也是某某人舍了多少砖等内容,而且进口跟塔基在同一个平面,建造年代也相仿,由此可推测这口井也是由当地信众捐砖所造。

  “这口井在当时应该主要是供寺院里日常使用。我们挖到了很多宋代井,但都是土井,唯独这口井造得比较考究,是用砖砌成这个井壁,而且这个砖有一定的弧度,采用了建筑学上磨砖对缝的工艺,得对砖的一个角进行打磨,才能砌成这种形状的井。”

  这口宋井被清理出来之后,地下水又开始从井底往上冒,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听到从井底传来的“叮叮咚咚”的声响,给人一种古井新生的感觉。

  弘扬佛法兼具导航功能

  据陈杰介绍,隆平寺塔基遗址位于青龙镇遗址的北部,即我们现在的吴淞江位置。现在的吴淞江已经比较窄,在唐宋时期吴淞江的江面是非常宽的,据文献记载,唐代吴淞江面宽20里,宋代逐渐缩为9里、5里、3里。当时青龙镇就处于一个控江连海的地理位置,这一地理位置为它贸易港的形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同时因为江面宽,很多到青龙镇停泊的商船找不到港口所在,所以在兴建隆平寺塔时,又赋予了它航标塔的功用。“一则为了弘扬佛法,再则可发挥导航的功能。”陈杰说。上博新展:考古成果再现"千年古港"与"上海第一镇"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