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古迹 > 正文

北京南冶:矿冶遗迹600年

时间:2020-01-05 02:2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于书文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南冶村是渤海镇第三大村。全村总面积10.99平方公里,弯弯曲曲的怀沙河经南冶村时穿村而过,将村落自然分为东西两部分。《怀柔县地名志》记载,南冶早在长城建关之前的元代就已成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原标题:南冶:矿冶遗迹600年

  南冶村是渤海镇第三大村。全村总面积10.99平方公里,弯弯曲曲的怀沙河经南冶村时穿村而过,将村落自然分为东西两部分。《怀柔县地名志》记载,南冶早在长城建关之前的元代就已成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当年曾为冶炼场

  明永乐二年南冶口建关,并在铁矿峪立矿,到该地冶炼,至嘉靖三十六年闭矿。这里曾是铁矿冶炼的场所,距今已有五六百年。

  据村里老人传说,村名最初并不叫“南冶”,而叫“北冶”,而位于内长城以北的延庆四海冶却叫“南冶”,所以当地流传着“南有北冶,北有南冶”的说法。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地理位置上看完全是南辕北辙。原来这种错位的叫法在于长城内外各有所别,称“北冶”,是因其归属内长城黄花镇管辖,位置在黄花镇之北。而“南冶”自然处于外长城四海镇之南了。

  采铁始于春秋,初步发展于秦汉,后来战乱频发,使矿业萧条。唐、宋时期社会安定,矿业有较大发展。元代达到顶峰,当时用炭冶铁,矿冶业极盛。明永乐、嘉靖、万历年间,修筑长城需要大规模开采石料,需要很多人力和劳动工具。因此,利用当地石料,就近冶铁,打造铁锤、铁钎等工具,还有在长城上铸造铁炮,都成为必须。南冶村因为有了炼铁这段历史,村子里便孕育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说。

  早年间,一位村民到山里打柴,回来的路上在路边休息时睡着了,恍惚中,一位白胡子老人对他说:“今天夜里有三个骑马的人从村北小路经过,你若把他们打倒,就会遍地生财,切记、切记。”说毕,老人飘然而去。按照老人的指点,村民带上锄头到村北等候。夜至三更,果然见三人骑高头大马自北向南而来。第一个人高马大、黄脸,身披金盔甲,骑着黄骠马,眼里闪着金光,他没有动手。第二个白脸,穿着银色盔甲,骑着雪花大白马,眼里闪着银光,他还是没敢动手。第三个过来了,只见那人一张油黑的大脸,一身黑色盔甲,骑着一匹乌黑发亮的大青马。村民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狠下心一锄头打下去,顿时黑人黑马摊散在地上,成了一堆铁矿石。于是就有了炼铁场。

  如今南冶村北有一处叫“石堆子”的地方,就是明代炼铁遗址。那里还遗存着很多古人冶炼后的矿渣。上世纪20年代,曾挖掘出一块上百斤的大铁石。

  古迹遗存已成谜

  村内曾建有20余座古朴精美的北方民居四合院,都是老宅子。其中“周家大院”和“洋宅子”是四合院中的精品。

  周家大院建在村西的高台上,占地约10亩,一道7米的高墙把大院围拢得严严实实。大院内是一个建筑群,共50间房屋,建造格局和砖木料都很讲究。院内青砖铺地,门楼镶有砖刻门匾,古朴别致。这些建筑均毁于上世纪40年代。大院西北有北大门,安有铁门,东南是正门,有五间东房,中间一间为门道,大门外有影壁遮挡,角道用200余块条石铺砌而成。主人居住的是一处四合院,为大院中心位置。东面与四合院比邻的是碾道、牲口棚和伙计的住处。

  如今的周家大院仅剩东门外的条石和一段残墙,还有一对刻有荷花、梅花等图案的门墩。南边的古井已无,古槐尚存。

  南冶长城因为离三岔村较近,现在人们都习惯地称之为三岔长城。这里的长城可分为三段,东段、西南段、北段。

  东段长城起点是大榛峪的西大楼,不过它在三岔村的东面,所以村里人也叫它东大楼。这段长城全部为砖包墙,雄伟壮丽,城墙和敌楼均保护较好,具有独特的魅力。

  西侧同样是断崖,难以攀爬。这段长城不同于东段长城,墙体全部用山石垒砌,堞墙和步道保存相对完整。山脊名为青龙背,长城沿着青龙背奔向雕王峪。由于坡度较陡,灌木丛生,长城如一条青龙逶迤升腾,有时钻进密林,有时昂首回望,昂首时便是制高点上的敌楼。

  北段长城均为干插边,盘桓在与四海交界的横岭上,有专家鉴定为齐长城,具有千余年的历史,是黄花镇城北部第三道长城防线。

  过去南冶村曾建有许多古庙,有娘娘庙、老爷庙、龙王庙、五道庙等,最有名的要数村西的娘娘庙。娘娘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庙院呈一四合院形,与古松相伴,高雅巍然。正殿供奉着玉帝、王母娘娘、送子娘娘、养子娘娘等诸神塑像。殿内金碧辉煌,有彩绘山水、彩绘人物等精美图案。院内树汉白玉碑一通,记录了建庙的起始年代及翻修时村民捐钱的功德。娘娘庙经历漫长的岁月,敬香膜拜者络绎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举行庙会。庙会活动丰富多彩,十分热闹,十里八村的人都要来赶集观看花会表演。最吸引人的是“抢娃娃”习俗。当天庙里放有很多布娃娃,全村盼着早生贵子的媳妇一大清早就来庙里抢娃娃,抢到的非常高兴,抢不到的就只好等待下一年了。

  文化底蕴薪火传

  古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说书的、唱戏的、写字的、绘画的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村里的老电工赵振祥,虽然文化不高,但对歇后语非常敏感,有特别的研究。无论电影中的台词警句,还是生活中的只言片语,他都会信手拈来,以歇后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出人意料地包含着丰富的包袱和笑料。这些属于自己独创的富有新意的歇后语,生动贴切、幽默风趣、恰到好处,汇集起来可达上百条,能编成册子。赵振祥自嘲地说自己创作歇后语是游本昌演戏——老济公(技工)。

  李世彪堪称村里的文化人,他精通诗文,会创作,能写一手好字。“山村四月布谷啼,麦苗葱翠柳丝低。家家闭户忙播种,唯有儿童放筝飞。”“时恰红荷月,山川漾异芳。栗花开北谷,杏果醉南岗。雀戏黄金麦,莺语紫葚桑。坡坡林炫美,户户院飘香。村寨说丰稔,忙夏胜秋光。”这些清新隽永的小诗,均出自于李世彪之手,每首诗都充满了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时令细节,情景交融,称之为农民诗人,名副其实。

  村里的花会也有悠久的历史,已经红火热闹了200余年,高跷、五虎棍、小车会、十不闲、吵子,共分五档。旧时,每到农历四月十五,五档花会便齐聚娘娘庙表演,为庙会助兴。遇到大旱年份,花会还要进行祈神求雨表演。北京南冶:矿冶遗迹600年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