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故乡 > 正文

文化的传承 乡愁的守望

时间:2020-01-05 1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丽媛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地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人民群众的情感寄托。我国地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传承 乡愁的守望

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座谈会在京举行

  光明日报北京7月20日报道,地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人民群众的情感寄托。我国地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日下午,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座谈会在京举行,旨在研究探讨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路与对策。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副主任、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李伟等出席座谈会。

  李春林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几乎每天都有老地名消失,新地名出现。在地名快速更迭的时代大环境下,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地名安放着乡思乡愁。古人常以籍贯、居住地等取号自称,以寄托思乡之情。李伟在讲话中强调,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张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高度重视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15年3月,光明日报社曾与民政部合作,联合推出“地名的故事·那些历史那些乡愁”系列报道和“寻找最美地名”活动。2016年10月,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光明网承办的“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启动。各级地名普查办广泛动员、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截至12月底,共收到3600余份参选作品。

  经专家评议、网络投票,《神山——博格达》《“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白帝城》等5篇作品获得一等奖,《一个叫“爨”的村庄》《太子河——“荆轲刺秦”的衍流》等10篇作品获得二等奖,另有25篇作品获得三等奖、60篇作品获得优秀奖,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等6个地名普查办获得优秀组织奖。座谈会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中国地名不计其数,地名故事不胜枚举,获奖作品毕竟有限,但我们还是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保护和传承传统地名文化尽一份力。”获奖作者代表杨波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

  座谈会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学》编辑部主任牛汝辰,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孙邦平等专家学者和获奖作者代表还围绕“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话题展开探讨。文化的传承 乡愁的守望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