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故乡 > 正文

又闻板栗香

时间:2020-01-05 12:46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甘绍群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深秋时节,正当满山树叶染红,稻熟果香,鄂西北山区的板栗也熟了。

 

  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

  深秋时节,正当满山树叶染红,稻熟果香,鄂西北山区的板栗也熟了。

  当年我们知青下乡的山村,资源丰富,山上除了长着茂密的松树、枫树、乌桕外,最具特色的是山岗上、沟沟洼洼、房前屋后,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板栗树。

  这些野生的板栗树生命力顽强,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在公社农技人员指导下,对部分野生树实施嫁接,不需下肥、不打农药,长出来的板栗个大、味甜,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人们都说,守着这些板栗树就如同守着一口清澈的水井,生生不息,每年都给乡亲们带来收获,带来希望。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板栗树也悄然长出了嫩黄带绿的叶子,抽出了新枝条。在阳光、雨露、微风的抚爱下,板栗树一改冬日叶落枝黄的旧貌,像一顶顶大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柔嫩的枝叶像一根根小辫子,在柔和的春风中自由自在地摇来摇去。

  春末夏初,板栗树上盛开着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黄色的花,不时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黄绿相映,给郁郁葱葱的山乡增添了无限生机。走到山林就可以嗅到这股花香味,花粉有点呛鼻。往前走,大片板栗树正开着花,花条朝下,就像千万只毛毛虫一般垂吊着。蜜蜂在忙忙碌碌采着花粉,嗡嗡嗡地叫着。花落了,板栗果也开始长个啦!

  金秋到了,板栗树在秋风中摇曳。树上结满了圆圆的,外壳长满坚硬的小刺,像一只小刺猬一样的板栗果。外壳先是淡青的,等外壳变成黄褐色时,板栗就成熟了。成熟了的板栗,外壳会自动裂开,露出褐色的果实。风一吹,果子就会落在地上。每一个带刺的板栗所含的果实都不一样。有的只有一个,有的则有两三瓣椭圆形的果子。

  当秋风起了,长在田畈里的稻谷要开镰了,长在树上的柿子吊红了,板栗树上的板栗也张开了笑脸。秋风吹起,也有一些成熟栗子掉到地上,捡起来一个,放在嘴里一咬,蹦的一声开了,闻到了栗香味。这就是记忆中山乡的板栗。

  板栗成熟的季节,山村几乎没有一个闲人。男女老少来到板栗园里,扛上木梯,拿起长长的竹篙子,山上山下忙活着。邻居家的叔叔婶婶张罗着打板栗,先打哪里后打哪里。小伙伴们可高兴了,跑上跑下拣板栗球,拿着剪刀或者石头,砸开一个板栗球,里边的板栗米很嫩,很香甜。

  当年,我们知青小组的同伴也就十五六岁,参加生产队打板栗劳动,觉得很新鲜。我们把板栗球捡到篮子里边,挑回生产队道场,继续来挑第二趟、第三趟,挑完为止。虽然很辛苦,看到果实累累,苦中也有乐。

  夜深了,邻居老郑家姐弟三个在灶堂旁依然欢声笑语。把那些新鲜的板栗球砸开,把栗子整个地放进火里,砰的一声从火堆里往屋顶上冲出一颗颗喷香的栗子,稍微不小心就会砸到自己和别人,火灰飞扬,少不了挨一顿批评。之后老人教会我们将整个板栗埋在火中,刺烧掉后,板栗熟了,味道香美。之后的日子,我们也喜欢上了灶堂。可以烤板栗吃,还能烤出香喷喷的红薯来。

  “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当我偶然读到了这首赞美糖炒栗子的古诗,眼前忽然浮现出那一次邻居郑大伯给我们知青小组炒栗子的情形:我蹲坐在灶口,不断添加着柴禾。老人费力地挥动胳膊,让锅中的栗子受热均匀,热气将灶边站立的父亲烤得冒出了汗珠。忽然,大伯停了下来,伸手捏起一颗栗子,连续对它吹着气,然后递到我的嘴边:“娃子,来,尝一尝甜不甜。”

  40 多年过去了,每一年回家,妈妈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新鲜的板栗,我都会选择生吃。蹦的一声咬开,一股清香,家乡的味道,包裹着爱。

  现在,回忆起我们年轻的时光,是一种幸福。时代变迁,很多人和事都在变化,但乡情是无法改变的,时刻印在心中。

  故乡,只有在他乡的人才会抒写;故乡,是一首歌,只有在他乡的人才会吟唱。

  如今,板栗已是百姓家的寻常物,一年四季都可享用。而我仍盼望秋风拂来,栗子的香味飘然而至的感觉。在他乡偶尔出门闻到那一阵阵糖炒板栗的喷香味,总忍不住去买一些,趁热吃。那种特别的喷香滋味,那种诱人的黄颜色,让我想起金秋时节在山上打板栗的时光……而我,依然远在他乡。但我知道,我的心从来都和故乡很近。因为,故乡有我留恋的味道,故乡有我挂念的人!又闻板栗香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