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故乡 > 正文

脚印上的故乡

时间:2020-01-05 13: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曹春雷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一个乡村孩子,要在土路上积攒下多少脚印,才算长大?

 

  怀念故乡时,我习惯于把自己的想象,安置于村庄的上空,然后在适当的高度,以鸟的视角,俯望。这样,我就会看到白墙青瓦,墙有的白得耀眼,有的已暗灰,而那些瓦,无一例外,皆如鱼,游在阳光下,鳞片泛着青幽幽的色泽。接着,是村中宽宽窄窄的路,延伸出去,与村外田间的阡陌握起手来。

  如果以这样的视角,为村庄画一幅图,这些路是需要一笔一笔描绘上去的,很费工夫。无疑,它们是筋脉,大路、小路,长路、短路,纵横交错,构建起村庄的框架。一个在村庄生活的人,整日里便如一只蚂蚁,游走在这样的筋脉里。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一只蚂蚁。

  我敢肯定,第一次像蚂蚁似的,走在村中的街道上时,我一定是摇摇晃晃的,身后肯定是母亲的手臂,紧紧跟着我,一直张开着。她夸我“真棒”,鼓励我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我蹒跚如街边那位胡子白白的老爷爷。但我是一直咯咯笑着的、张开的小嘴里,露着几颗刚发出的乳牙。

  我也许穿着鞋,也许没穿鞋。如果是穿着的,那么,一定是祖母做的虎头鞋。土路便留下了我的脚印。小小的,浅浅的。一行又一行。交叉着的,重叠着的。很快,这些脚印,被大人宽大的脚印,或者被牛羊、鸡鸭鹅们纷乱的脚印覆盖住了,再或者,被一阵风掀起的尘土埋没了。

  这些脚印消失了么?我相信没有,它们和我那时的笑声,摇摇摆摆的样子,母亲温柔的话语,都作为一个场景,存在于时空的某一处。如果我取得了一枚钥匙,能够开启时光隧道,那么就一定能重返那一刻。若真的那样,我会拥抱那个蹒跚学步的“我”,还有我那时如花朵般年轻的母亲。

  后来,我留在街上的脚印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些脚印通向村庄的池塘,通向村南的小河,通往村外的田野……有时候,我赶着一群羊。羊的蹄印,是一朵朵好看的梅花,盛开在路的积尘上。我踏上去,踩坏了其中的一些梅花。有时,我赶着一头牛,牛的脚印,像是洒落两瓣的莲花。如果刚下过一场细雨,这脚印很深,我即便踩上去,也踩不平这莲花。

  一个乡村孩子,要在土路上积攒下多少脚印,才算长大?

  孩子从小到大留下的脚印,只有走过的路数得清。但路不说话。这个孩子慢慢地,会从光脚穿上布鞋,然后是球鞋,将脚印印在离村庄越来越远的地方。后来脚上可能变成了皮鞋。这时候,他就已经不是孩子了。

  当他习惯于穿皮鞋时,他总是把脚印落在异乡城市的马路上。落在乡村的时候,少。这时候,他把村庄喊成“故乡”。在一纸又一纸履历表上,他将故乡压缩成寥寥几个汉字,填塞在“籍贯”后面窄窄的空格里。一如当年,他把自己小小的脚印,一次次落在村庄的土路上。

  到了一定年纪,他开始习惯于回望自己的脚印。

  回望脚印,其实是回望那一个个留下脚印的自己。每次回乡便是一次找寻。他会在乡间的路上,遇到那个放羊的自己,那个河边的自己,那个背着书包奔跑的自己……他穿越时光,踩着那些久远的脚印,和一个个自己握手拥抱。

  一颗心便在这时得到抚慰。也许,这就是故乡存在的意义。脚印上的故乡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