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邻里街坊 > 正文

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现实问题与破解思路(2)

时间:2020-01-04 13:59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作者:李增元 王岩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农村生态社区是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节俭节约、可持续发展精神的社区发展新模式,是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不过,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实践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二、当前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难题 |

  自 21 世纪以来,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现代新农村,党和国家提出了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提高文明素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当代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也肩负起构建两型社会的、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任。然而,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广大农民生存发展健康受到威胁

  人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动物,人和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8]绿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只有实现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才能更好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虽然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实现村容整洁,但近年来盲目的工业建设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广大农民生存发展健康受到威胁。随着乡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各种企业及小作坊遍地开花。而这类小工业企业在环境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相对不足,建设简陋,或为节省资金直接将工业污水排入河流、湖泊,导致农村病原体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伴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兴起,畜禽和水产养殖等造成大量畜禽排泄物进入河流系统,加剧农村水源的恶化,进一步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同样,农村中的小作坊、私营企业排放的废气,畜禽废弃物排放到空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的恶臭气体,都造成了空气污染。另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大量质量不合格化肥、地膜的使用,导致各种化学成分在土壤中高度残留,破坏了生态环境,土壤资源污染严重,有毒物质进一步向地下含水层渗透。对矿产资源、土层及山地、丘陵、林木的过度开采,也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各种自然灾害等风险提高。

  (二)产业发展粗放落后,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统一,部分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环,两者的辩证关系几乎贯穿于一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9]农村产业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新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农村的产业发展受各类现实因素的影响,处于低档次水平,粗放发展,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如受小农理念的影响,以及土地对广大农民的生活保障功能,加之民众的乡土情结,广大农民将土地视为个人财富并承载着情感寄托,他们视土地为“命根子”,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比较分散,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即使很多地区实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流转,但是下乡资本的介入,使规模土地的经营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很难兼顾发展现代循环、高效及可持续农业。尽管国家积极提倡坚持绿色经济理念,即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农村产业还是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充分结合农村、农业特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实际产出效益的生态旅游业及其他高附加值的农村经济产业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另外,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升级,各地积极引进的产业也往往是在城市或发达地区面临被淘汰的高成本、高污染及利益回报比较低的产业,不仅无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违背了绿色、生态、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精神

  消费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体现人的道德价值观的伦理文化现象。[10]推动广大农民形成节约集约、绿色简约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与生态损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农村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如随着农民的大量外流,农地抛荒,山地、滩涂无人管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攀比心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纷纷回乡建造新房,“挪窝”但不“腾笼”,“无论自留地,还是承包田,想在哪儿建就在哪儿建,想盖多高就盖多高,爱怎么盖就怎么盖,而农民外迁后空出的房屋、宅基地,又无人继承或回收”,[11]这类无标准、无限制、无人居住的大量楼房,加速了村庄空心化,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倒闭的乡镇企业建造的大面积厂房所占土地也被弃置浪费。秸秆等生活资源浪费也成为当前农村的主要问题。随着煤气灶、电磁炉及燃气灶等新型灶具的使用,秸秆等被闲置放弃,既影响了村容整洁,污染了环境,还带来了资源浪费。另外,随着生活消费理念的转变,乡村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婚嫁丧娶铺张浪费,民众穿着打扮、生活方式、饮食、出行等都十分讲究,享乐主义之风盛行,各种浪费层出不穷,不符合勤俭节约的精神。

  (四)基层干部公共意识薄弱,社区管理绩效不突出

  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特点,决定了现实中的农村生态社区管理也体现为新加坡的行政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12]这种模式的突出特征体现为,各级政府部门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主体,在社区建设中,作为政府的代言人,基层干部具有较强的趋利性,重视见效快的经济利益,轻视社会建设,官本位主义色彩仍然较为浓厚。如在社区环境管理中,贪污社区卫生环境管理聘金,或是暗箱操作招标环卫公司,缺乏有效的考核,诸多农村社区基本卫生环保工作搁置,居民生活环境脏乱不堪,无人问津。另外,在利益驱使下,基层干部背离了“以民为本”的工作意识,为个人政绩盲目招商引资,大量污染性工业下乡,不达标的小作坊遍地开花,破坏了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下乡企业带来的污染,作为既得利益者,基层干部在收受企业贿赂之后不作为,甚至阻碍老百姓的维权和上访。另外,权力与利益作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新时期,受利益诱导,基层干部逐步偏离社区生态建设的工作重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村地区涉及拆迁、征地等有利可图的事项中,并在实际过程中,违法违规,以实现自身利益。与此同时,基层干部缺乏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意识,从而导致社区工厂企业产业布局混乱,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现象严重,社区管理成效不明显。

  整体来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粗放落后、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使社会生态系统遭到较大破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不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另外,基层干部管理意识薄弱,也破坏了良性运行的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当前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阻碍,与现代可持续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