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文学 > 正文

水浒文化的“基因图谱”

时间:2020-01-06 18: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陈洪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说到文学经典阅读,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不可不读的。学术界对于《水浒传》有很多的解读。当然,对于《水浒传》也有一些误读。

 

  水浒文化的两大特征

  说到文学经典阅读,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不可不读的。学术界对于《水浒传》有很多的解读。当然,对于《水浒传》也有一些误读。《水浒传》讲的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有很多种说法,而影响最大的两种,一种是农民起义的颂歌。有没有道理呢?小说描写的大规模武装反抗斗争,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肯定是有关系的,但说是“颂歌”是有问题的。跟它相反的一种说法,说“《水浒传》是中国人的精神地狱”,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小说中有很多暴力场面。但是,这么简单的否定整部作品,未免以偏概全。

  为什么同一部作品会有这么多的评价、理解的分歧又这么大呢?我想,主要还是因为经典作品它内在的复杂性,就像一杯水,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复杂的成分。

  对于《水浒传》这部经典作品,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亦侠亦盗。我曾说它是一部“正义和野蛮的交响乐”,和这个判断同义的就是“亦侠亦盗”,为什么这样说呢?先说“亦侠”。

  中国白话小说第一部武侠著作就是《水浒传》。什么是侠?首先是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水浒传》中最能表现“侠”的是谁呢?是鲁智深。比如,鲁智深听说镇关西的恶行,挺身而出;后来碰到小霸王周通抢亲,又是挺身而出;看到生铁佛崔道成欺负那几个老和尚,还是挺身而出……“见义不为无勇也”,鲁智深就是一个见义勇为、锄强扶弱的人,也是最能体现“侠”精神的人。其次是仗义疏财。《水浒传》中描写了108位英雄,其中表现仗义疏财的英雄便是宋江。当然,其他英雄身上也有体现,比如鲁智深碰到金翠莲,立刻把口袋里的银子全给了她,仗义疏财。再次是一诺千金。这也是“侠”的一个品格。还举鲁智深的例子,他答应救金翠莲,第二天一大早就来了,搬一条板凳在客店门口一坐,所谓“救人须救彻”,就是帮忙就要帮到底。还有就是不计利害。这更不用多说了,因为《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们一路行侠仗义都没有利害的考虑。

  总之,侠就是一种精神和一种行为,就是在体制之外凭借个人的力量来伸张正义。当然,行侠仗义的人,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要具备勇武的能力,所以就有了武侠,武侠之人都具有超能力之人,于是就产生了一种传奇文学———武侠。行侠仗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传统,正是这个传统,才显示了我们民族的刚性力量。我们讲“侠”,就是提倡在公平与正义面前的热血与担当,这种精神当然不仅限于我们国家,比如,罗宾汉,就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名的侠盗。2007年路透社华盛顿电讯有一篇报道,叫“罗宾汉仍在人间”,说的是美国一所大学研究社会心理的一名教师,做了一个测试:发给学生们同等虚拟的货币,再制订一系列的规则,每人根据你自己的意志,可以去抢别人的钱,也可以把钱送给别人。最后发现,70%的人行为是有规律的,就是劫富济贫。如果看谁的钱特别多,大家都去抢他的;如果看有一个人的钱很少,还剩十几个,好多人都愿意把钱给他,这一行动被称作“罗宾汉冲动”。从心理机制上看,这是不是和《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的行为相通呢?明代著名文学家陈继儒,写过一篇《侠林序》,文中有一句话,我想是对于“侠”的社会基础做的一个很好的概括,他说:“天上无雷霆,则人间无侠客。”反过来说也就是,人间的侠客等于天上的雷霆。雷霆是什么?它具有双重属性,一重是威力无比,另一重是伸张正义,所以雷霆和侠客中间有一层同构的关系。

  《水浒传》有“侠”的一面,但是《水浒传》还有另一面。哪一面呢?亦侠亦盗,盗的一面。什么是“盗”?广义地讲,就是破坏社会秩序,使用暴力,进行人身侵害等,《水浒传》中对这些方面的描写也有很多。比如,首先是杀人越货。占据山头,何以生存?就靠打劫客商,或者洗劫村镇。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冲刚一上梁山,王伦不愿收留他,便给他出难题,让他交投名状。何为投名状?就是让他到山下去抢劫。当然,《水浒传》中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如孙二娘开黑店等。这都是他们未上梁山之前的行为,也是正义盲点,但都可以称之为“盗”之行为。除此之外,就是劫掠城乡、草菅人命。如李逵大闹江州,李逵不分官兵百姓,抡起两把板斧“排头砍去”,遭殃的大多是看热闹的群众。这也是梁山好汉们“盗”的表现,虽然这些行为并非正面,但却是展现人物独特性格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看待它们就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态度。

  《水浒传》之所以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正是因为它描写了众多身份各异、性格各异、经历各异的人物,而这些人物身上却有一个鲜明的共性,那就是亦侠亦盗,这就是《水浒传》中人物两面性的体现。

  除了亦侠亦盗这一基本判断之外,《水浒传》还有一大特征,那就是“大”“小”杂糅。什么是“大”“小”杂糅?我们说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大传统和小传统,大传统指的是社会上层的一种文化传统,小传统指的是民间的文化传统。在《水浒传》中,这两种传统不仅都有,而且杂糅在一起。

  比如大传统。正像“见义勇为”这样的传统,其来源于《论语》中,“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孟儒家学说中是带有“侠”这样的因素的。又如,“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这不正是侠肝义胆吗?墨家就更不用说了,“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所以研究者说:“墨之徒党为侠,多以武犯禁。”(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以武”,就是个人的武力;“犯禁”,就是体制外和法制相冲突的。《史记》中专门有《游侠列传》,其中提到:“缓急人所时有……有道仁人犹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侠:“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羞伐其德”等,这些都是对“侠”的一种定义和赞歌。

  再说小传统。水浒好汉的故事,在宋代书场里就开始了,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就记载了《花和尚》《青面兽》《武行者》《石头孙立》等篇目。还有宋代杂剧,如《黑旋风》十种等。这些民间小传统和大传统杂糅到一起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浒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