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遗产 > 正文

千年石城

时间:2020-01-06 18:3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光泽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在陕北,有“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的绥德州”之说。“铜吴堡”,说的是吴堡县,不是说吴堡县产铜,而是说吴堡县城固若金汤,像个铜疙瘩。
 

  在陕北,有“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的绥德州”之说。“铜吴堡”,说的是吴堡县,不是说吴堡县产铜,而是说吴堡县城固若金汤,像个铜疙瘩。当然,这个“铜疙瘩”,不是指今天的吴堡县城,而是指吴堡老城,也叫吴堡石城。

  吴堡石城坐落在一座石山之巅,东西南北有四道城门,分别叫作“闻涛”“明溪”“重巽”“望泽”,城门洞现在依然有模有样,只是不见了当年的木门。主城南面,有一瓮城,城门上镶嵌一块石匾,匾上“石城”二字依稀可见。

  石城的大部分都是石砌窑洞式建筑,只有被毁的县衙大堂、文庙以及文昌阁等少数建筑为砖木结构。石头城,就是一城石头:城墙是石头的,城门是石头的;城里的道路是石头的,家户的院墙是石头的,窑洞是石头的,窗台是石头的;碾磨是石头的,猪槽驴圈是石头的,院子里的桌桌凳凳也是石头的。石头和窑洞,是吴堡石城的两大标签。

  石头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设有县衙、捕署、大堂、监狱和各种庙宇、祠堂、楼阁、牌坊,可惜都已被毁。石城内有一条“商业街”,街道两旁是两排石窑洞,曾经分布着几十家店铺,可谓商贾云集,一派繁华景象。走在这条街上,望着那些断壁残垣的石窑洞,你尽可以展开想象,猜一猜,当初哪一孔是客栈,哪一孔是饭馆,哪一孔是茶舍,哪一孔是杂货铺子。1936年,当时的吴堡县政府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放弃石城,石城就变成了一个叫作“城里村”的行政村。“城里村”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有40多个院落、220多孔窑洞,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石头建筑。2000年的时候,“城里村”还有18户人家,35口人。后来,去世的去世,搬迁的搬迁,人去窑空,到处是塌墙烂院,杂草丛生,遍地的枣树自生自灭,无人问津。有的窑洞里还可以看到被主人遗弃的破水瓮和裱在墙上的旧报纸,烟火早已散尽,一片荒凉。现在,“城里村”只有一户人家,是一对再婚的老夫妻,被人们称为石城最后的守望者。女主人托人用生铁铸了一只大钟,挂在城里的树杈上,偶尔用枣木棍子敲几下,钟声嗡嗡地响起,石城便越发显得寂静了。倒是县文化局在老人大门外悬挂的一块“石城接待站”的牌子,让这个小院多了几分生气。游人路过,会不经意间走进这个小院,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老人拉一阵话,合一个影,若有所思,然后与这对步履蹒跚的老人告别。再过些年头,即便他们有机会回到石城,回到这个小院,也不知能不能再见到这对老夫妻。

  千年石城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在中国女人普遍缠足的年代,石城就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为了鼓励女子上学,学校免收学费,免费供应纸张,还给首届的每位学生颁发了一枚铜坯镀银的入学奖章,奖章的正反两面分别铸有“吴堡第一届女子入学奖章”和“文明进化”的字样。石城南大街东侧,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四合院,原为兴文书院,1815年,由知县张履程所创建,至今已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城南一古寺下面,原有一处流觞池,旧时每逢农历三月三,城里的文人墨客便聚会于此,作诗助兴。有此“笔会”,流觞池的水也多了几分书香味。文庙,自古以来是儒家文化的象征。石城的文庙建于700年前的元朝,占地3200平方米。2012年,有人在兴文书院窑洞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块文庙的“下马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此地的崇文重礼之风可见一斑。

  我曾看过石城的一段航拍视频。乍一看,石城就是一枚巨大的阳刻藏书印,蜿蜒的城墙呈现出不规则的椭圆形,是藏书印的边框,城里的建筑就是藏书印里的文字。再细看,又有了新发现,石城边的石山太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而石城则像极了老人头上的一顶大礼帽。

  吴堡千年石城像隐秘的精神贵族,不动声色地藏在陕北高原的褶皱里,不事张扬,却暗香浮动。我在石城管理所看到一位作家留下的墨宝:“千年石头城,人去城已空。荒草掩石墙,枣树正青青。”从中可见作家的忧伤。而石城的魅力,也正在于繁华落尽的沧桑和我们面对沧桑的那一份忧伤。千年石城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