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遗产 > 正文

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者的梦想和坚持

时间:2020-01-06 18:42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李琳海 闫宏亮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说起轮子秋,54岁的董思明两眼发光,高兴得像个孩子。他说,是这项普通的体育项目让他走出大山,见识了很多山外面的东西,轮子秋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说起轮子秋,54岁的董思明两眼发光,高兴得像个孩子。他说,是这项普通的体育项目让他走出大山,见识了很多山外面的东西,轮子秋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董思明的家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大庄村。春节后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该县彩虹部落土族风情园里为游客们讲解轮子秋的历史和渊源。目前,他是该休闲旅游基地的民俗讲解员,“给游客讲土族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说。

  轮子秋原名叫“车轮秋”,是高原土乡人民用秋收时打碾用的板车车轮、取粮食用的皮绳、藏粮食用的梯子和打碾场上用的石头碌碡拼成的。

  “十几岁时,自己就学会转轮子秋了,穿上漂亮的衣服,飞旋在轮子秋上的感觉让孩子们振奋。现在每逢春节、中秋节等,高原土乡人都还会转起吉祥欢乐的轮子秋。”董思明说。

  198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轮子秋作为一项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亮相于开幕式。当年,董思明代表青海参加了轮子秋的表演。

  董思明清楚地记得,当时县里选了4个人参加表演,“当时我们太幸运了,为了展示好我们土族的体育项目,大家也是练了很长时间,希望轮子秋被更多人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的表演获得了“民族之花奖”,这让董思明惊喜万分。其实,一项体育项目带给他的,远不止这些。

  董思明说,因为他们居住的村庄地处西北,也很偏远,上世纪80年代,走出大山去过外地城市的人并不多。村里现在还有个习惯,大家把村里去过北京的人都叫“北京娃”,他演出回来后,被乡亲们叫作“内蒙娃”。

  “现在,很多同龄人还会这么称呼我,我知道这里面其实是山里人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渴望。”董思明说,回来后,作为一个普通的山里娃,他认识到保护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因为轮子秋,董思明后来去过北京、广州、香港等地表演。2008年,土族轮子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董思明说,从木制到铁质梯子,轮子秋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4代了,从造型到玩法都发生了变化。不仅可以承载12人同时表演,演员们还会在轮子上表演各种动作,如双燕展翅、龙凤呈祥、嫦娥舞袖、天女散花等。

  “在表演的同时,人们也会祈愿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且,现在为了使轮子秋更加美观,也对其外形进行改良,加入了不少新的文化元素。”董思明说。

  互助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闫国良说,随着体育与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如今轮子秋不再仅仅是土族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它已成为当地一项民俗表演项目。为了使这种古老的文化与技艺得以传承,当地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传承性保护基地、确立保护性传承人、设立民俗接待表演等多种方式,使轮子秋在高原重焕生机。

  “我也希望这种古老的技艺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使高原‘飞旋的空中芭蕾’为我们带来快乐与吉祥。”董思明说。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者的梦想和坚持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