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遗产 > 正文

让非遗“遗”脉相承

时间:2020-01-06 18:47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张晶晶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修旧如旧”是古建修缮中的重要准则,但问题是,因为自身特点和资料缺乏,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知“旧”为何样、如何修旧。更多时候需要边考察、边研究、边修缮。

 

  “修旧如旧”是古建修缮中的重要准则,但问题是,因为自身特点和资料缺乏,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知“旧”为何样、如何修旧。更多时候需要边考察、边研究、边修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中国许多古老技艺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目录:昆曲、书法、剪纸、篆刻……曾经陌生的“非遗”概念,近几年正在变得愈发为大众熟悉,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3月17日,南开大学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传承展开合作。双方将以通识课程形式,邀请非遗传承人、面向多学科背景的大学生,系统讲解非遗文化。南开大学成为国内首家将系统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纳入通识课程体系的综合类高校。

  非遗更应接地气

  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将其融入现代生活、散发本身魅力,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课题。

  中国古建筑主体的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在2009年与书法、篆刻、雕版印刷等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也一直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部分。

  “观易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心长期以来致力于“科普”中国古建之美,利用自媒体宣传、举办各种线下活动,从形制、纹样、材料、营造技艺等不同方面让参加者亲自体验。在其活动中心,有用中国传统营造方式搭建的梁柱式大木结构,还准备了传统建筑彩画颜料,体验者可以亲手触摸、直观感受古建结构之精妙,并可以亲手体验扎谱子、拍谱子等各个过程。

  “设计这一体验活动的初衷,其实就是希望让大众能够真正体验、感受古建之美,非遗不再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而是看得见、摸得着,服务于当代生活。其实古建彩画技艺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比如想要自己在墙上画画,但并没有美术基础,完全可以自己下载纹样,打印成实际尺寸,按照传统彩画过程完成作品。”观易斋负责人沈巍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非遗”科普刻不容缓

  今年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计划》提出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及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等多项要求。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从知道非遗保护重要,到明白为什么重要,以及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工作。

  2016年,辽宁古长城修建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本来风景秀美的一段野长城变身平坦水泥路,一时间网友激愤异常,多家主流媒体跟踪报道。正当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文物修复单位时,设计者陈术石发表署名文章《“最美野长城被抹平”的设计者如是说》,指明原报道对比图非同一段长城,并且说明了为何要用灰土覆盖等问题。最终国家文物局发布调查结果,认定辽宁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抢险工程确实使用了少量水泥,共有780米长城段落存在三合土“抹平”现象,存在保护理念落实不到位、工程不规范的问题。

  在本报记者问到这一问题时,沈巍表示,中国人对长城的民族感情不言而喻,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欣赏、保护以及修缮上的认知仍有提升空间。“大家去故宫,看展览、看宝物,却很少有人从古建层面来看。其实故宫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集大成者,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在故宫中有充分的体现,它为什么建成这样、用了哪些营造技法、现在是如何保护和修缮的,一直以来都关注甚少。”

  面临的共同问题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匠人”精神为人所称颂,遗憾的是里面并未涉及多少关于古建修复方面的内容。沈巍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老师傅年纪高人数少、新人短缺,可以说是非遗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修旧如旧”是古建修缮中的重要准则,但问题是,因为自身特点和资料缺乏,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知“旧”为何样、如何修旧。更多时候需要边考察、边研究、边修缮。

  沈巍说道:“以北方为例,我们常见的古建文物多为官式建筑,营造者在当时多属于‘工’的范畴,辛苦,但是官家出钱,经济收入有保障。经常是一个家族世代都做这个。师傅带徒弟,日常不愁吃喝,只专精本门手艺,几十年如一日,就为了精益求精、有个好名声。到了现代,这显然不符合现实。”

  沈巍告诉记者,目前需要保护修缮的古建数量众多,但是能做古建修缮的专家和掌握传统营造技艺的师傅确实人数有限,而很多实际从事修缮工作的施工队并不完全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现在大学里相关专业教授的通常是以西式建筑为主,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还是有很多区别。”沈巍说。

  对于南开大学首开“非遗”课程,沈巍表示极为认可,“这其实和我们观易斋开办各种线下体验活动的想法非常相似。通过这样的‘非遗’科普,不仅可以让大众了解传统文化之精妙,更是希望吸引对此感兴趣的青年人投身其中,他们有知识、有时间、有热情,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将非遗保护和传承下去”。让非遗“遗”脉相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