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遗产 > 正文

文化遗产的青春脸庞

时间:2020-01-06 18:58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赖睿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是舞蹈,也是体操,还是杂技。11名龙舞高手在《保卫黄河》的音乐旋律中,演绎巨龙腾飞、金浪翻腾等新颖招式,磅礴而细腻,引得观众阵阵惊呼。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来自重庆铜梁职业教育中心的队员们,平均年龄只有16岁。

 

  是舞蹈,也是体操,还是杂技。11名龙舞高手在《保卫黄河》的音乐旋律中,演绎巨龙腾飞、金浪翻腾等新颖招式,磅礴而细腻,引得观众阵阵惊呼。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来自重庆铜梁职业教育中心的队员们,平均年龄只有16岁。

  事实上,从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各类活动看,这样的青春脸庞并不少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并吸引年轻人加入,一直是非遗传承的关键。或许,年轻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在传统中注入新生代力量。

  设计来雕饰

  与同龄人不同,“90后”男孩果子掌握着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技艺:蓝染。“喜欢蓝染,喜欢民俗,就想要把他们结合在一起。”

  高中时偶然一次接触传统蓝印花布,让果子记忆至今。“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桌布、被子、蚊帐等东西,有一种情结在里面。”这个情结就一直留在果子心底,以至于他从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短暂就业后,毅然辞职,与其他两个同伴一起在都江堰创立了“寻·秋工作室”。

  带来这次国际非遗节展示的蓝染制品,包括T恤、围巾、钱包、提包、桌垫等,设计清新靓丽,淳朴大方,吸引了不少观众参观和购买。“传统技艺其实非常有魅力,也有很多人喜欢,当然还需要加入一些现代元素,让它跟现代生活更贴近。”果子说,最近有新伙伴加入了工作室,会带来更多新的设计产品。

  无独有偶,1989年出生的女孩豆子,去年开始和好友一起打造“初·独立设计工作室”。他们的主要产品是银饰。“成都银丝花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图案以传统图式为主。我们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新的设计和材料,让产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工作室成立以来,产品从设计、草图、电脑出图、制作,两个创始人都一手操办。

  在现场摆放的银饰里,有加入珐琅、铜制花等元素的项链、手链、耳环等。在体验区,顾客还可以提出要求,或是大概绘出草图,进行个性化定制。如今,工作室还与成都当地高端服装品牌合作,为其定期提供新设计的银饰。“从出生百天的婴儿,到年过八旬的老人,都有我们的客户。传统技艺的受众面其实特别广”,她说。

  要保护,不要冻结。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句话。在坚守历史价值、核心技艺的基础上,传统技艺也需要“活水”。通过设计创新,融入当下时代精神,传统技艺才能成为有需求、有市场的产品,才能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

  竞技以交流

  在织锦展区,一个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公文包非常打眼。它以苗族黑白织锦图案为主要花色,加上现代经典的公文包样式,展现出黑与白、刚与柔的结合。这件物品的作者是32岁的甘小芝,贵州省雷山县苗族织锦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来到国际非遗节,她不仅带来展品,还参加了传统工艺竞技赛。

  与往届不同,本届国际非遗节首次选取“传统武术”“传统工艺”“传统民歌”“龙舟竞技”4个类别的非遗项目进行竞技。传统工艺竞技赛将参赛主体限制为新生代传承人,也体现出对青年传承的重视。

  来自广东的刘钟萍参加了木版年画单元的竞技,现场展示佛山木版年画四色套印技术。仅仅学习了3年,刘钟萍已被同行称为“佛山木版年画女侠”。“我只是刚刚上路,我的老师手艺更精湛,是我的榜样”,刘钟萍说。她的老师是冯炳棠,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

  主办方介绍,各项非遗技艺都承载着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并无高下之分。“竞技”仅仅是一种表现技巧和交流方式,通过弱化比赛赛制、淡化比赛结果、创新互动交流,设立多元化奖项等举措,使非遗活动更具观赏性、体验性和趣味性。事实上,竞技赛现场和直播平台上观众热情高涨,也印证了预期。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理念。其中,人是关键。这里的人,不仅是指传承者,也包括大众。大众的欣赏和关注,是非遗生长的社会土壤。从这一点讲,竞技赛或许是连接传承人、项目和大众的一次不错的尝试。文化遗产的青春脸庞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