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遗产 > 正文

瑶族三代人的文化情结:守望瑶族长鼓舞

时间:2020-01-06 19: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跃兵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在瑶族人眼中,长鼓舞是他们的灵魂,婚姻喜庆、节日、祭祀等都要舞长鼓。在江华瑶族长鼓舞国家级传承人赵明华心中,长鼓声就是生命的音符,里面有他们一家三代传承瑶族长鼓的神圣职责。

 

  原标题:一个瑶族家庭三代人的民族文化情结:守望瑶族长鼓舞

  在“神州瑶都”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神勇的盘王上山狩猎,不幸身亡。儿女们闻讯赶来,砍下空桐木做成鼓身,以羊皮蒙制鼓面,日夜击打,寄托哀思。此后,瑶民们约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汇聚一起,打起长鼓祭祀盘王。这也是“盘王节”的由来。

  6月,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随处可见瑶族长鼓:火车站广场上,矗立着世界最大的瑶族长鼓雕塑,鼓长15米,鼓面最宽处2.8米,重16吨;县城中心的十字路口建有长鼓城标;大街小巷、村镇道路上,随处可见长鼓灯柱。该县与广西交界处还有长鼓界碑……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李祥红说,瑶族长鼓,是瑶族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是瑶族精神、瑶族信念、瑶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瑶族人眼中,长鼓舞是他们的灵魂,婚姻喜庆、节日、祭祀等都要舞长鼓。在江华瑶族长鼓舞国家级传承人赵明华心中,长鼓声就是生命的音符,里面有他们一家三代传承瑶族长鼓的神圣职责。

  师承两位长鼓舞大师

  赵明华1943年5月出生,是江华瑶族长鼓王第27代传人,第三代“鼓王”。赵明华自幼拜因歌舞绝艺而声名远播的老鼓王李根甫为师,学习瑶族长鼓舞,15岁时就在全县各村寨表演长鼓舞。1961年,赵明华到大圩镇兴仁桥小学任民办教师,又师从本校老师李宜良学习长鼓舞。经过长期学习钻研,聪明勤奋的赵明华学会了两位师傅传授的当地瑶族72套长鼓舞。

  1981年起,瑶族长鼓舞引发世人关注,赵明华和李宜良、李根甫应邀四处表演。李根甫见到什么都能唱出来,他技艺高超,与赵明华在燃着一支蜡烛的八仙桌上跳长鼓舞,舞蹈结束,蜡烛不倾斜,也不会熄灭。李宜良有一对已经300多年、打过“齐、富、贵、明”等辈分的用野山羊皮和桐木做的长鼓,破“四旧”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1988年,赵明华带着这对老长鼓,在瑶族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表演,一位美籍瑶胞出价两万美元要买这对长鼓。赵明华说:“我们一口回绝了。有人说我们蠢,但我们不后悔。”

  遗憾的是,李根甫、李宜良都在江华瑶族长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前先后辞世。

  不能脱离原生态的“根”

  赵明华要求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认真学习瑶族长鼓舞,并承担起传承长鼓舞的责任,在老屋前的晒谷坪开办“课堂”已经近30年。最初,他和师傅把村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倾囊相授72套长鼓舞跳法的精髓。后来村民们纷纷南下打工,嫌学长鼓舞不能赚钱,赵明华仍执着地敞开大门办学。他说:“哪怕只有一个人来学,我半夜都起来教!”

  近年不少地方邀请赵明华去教学或担任长鼓舞比赛评委。他认为:“年轻人跳的长鼓舞已经不是原生态的模样,和现代舞差不多了,变成了民俗表演。应当首先学好传统长鼓舞,这才是长鼓舞的根啊!”

  每天教授35分钟长鼓舞

  6月7日,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中心校传来“嘣咚、嘣咚……”的长鼓声。记者看到,70多名学生手持长鼓,跟着一位中年老师跳瑶族长鼓舞。他就是赵明华的大儿子赵望生。得到父亲真传的赵望生为了更好地传承瑶族长鼓舞,从2010年起每天在学校大礼堂开设35分钟的长鼓舞免费培训班。

  但学习长鼓舞,光基本功就要练两个多月,72套长鼓舞有上千个动作。不少学生一开始对学习长鼓舞很有热情,不久就产生了畏难情绪,选择放弃;还有家长怕学习长鼓舞耽误学习,认为学会了也没用处,不太支持。为此赵望生想了很多办法,针对学生的喜好,在保留传统长鼓舞原生态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使之更易学习。让赵望生感到高兴的是,学校长鼓舞班的学员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70多人,还有70多名教师经常跳长鼓舞健身。赵望生多次带着学校长鼓舞队参加市、县文艺汇演和表演,受到好评。

  “只要愿意学,我们都无偿教”

  与父亲和哥哥传承瑶族长鼓舞的方式不一样,赵明华的小儿子赵能文组建了一个乐队,常年行走在城乡大地,展示和传承长鼓舞。

  2006年以前,在幼儿园担任幼师的赵能文常被人请去在喜宴上跳长鼓舞,很受大家欢迎。后来赵能文与妻子赵水妹辞去工作,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载上长鼓、音响等,成立了自己的乐队,常年在城乡奔走,表演、传播原汁原味的瑶族长鼓舞。赵水妹说:“我们在广西和本县不少乡镇、村落表演长鼓舞,很多人对我们能跳这么多‘花样’的长鼓舞感到惊讶。”但他们的收入并不丰厚。赵水妹向记者算账,一次演出收入大约2000元左右,得请5到7个人参加表演,付工资加上租车等开支,所剩无几。

  近年有不少人邀请赵能文夫妇教授瑶族长鼓舞。赵能文说:“我们都是义务教学。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都乐意教。”赵能文经常推掉商业演出去义务教学,并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教授长鼓舞套路。他说:“虽然经济上有损失,但为了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值!”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把长鼓带在身边”

  在赵明华言传身教下,他的孙子、孙女从小学习长鼓舞。今年18岁的大孙子赵显波无论外出求学、实习,都抱着一个瑶族长鼓,休息时自娱自乐或给大家表演。2016年农历正月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直播香草源,赵明华、赵显波爷孙俩在八仙桌上表演原汁原味的瑶族长鼓舞,让海内外观众眼前一亮。赵明华今年16岁的孙子赵显涛、12岁的孙女赵龙艳告诉记者,他们最早接触到的“玩具”就是长鼓,已经是“身经百战”的老演员了,经常参加县、镇里的活动,还是学校的长鼓舞小老师。他们说:“长大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把长鼓带在身边,展示和传承瑶族文化。”瑶族三代人的文化情结:守望瑶族长鼓舞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