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遗产 > 正文

红砖古厝留记忆农民画中有乡愁

时间:2020-01-06 19: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跃华 曹元龙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红砖建筑是两岸同根同源的佐证,也是联结两岸民众心灵的纽带,当前闽台两地都将红砖建筑的保护列为重点工程,并已迈开“申遗”的步伐。

 

  近日,记者踏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的土地,看到漫山遍野绿荫葱葱,祥和宁静中散发着文化芬芳,这里已成为厦门农村文化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保护固态活态根脉文化

  夏日的大嶝岛风轻云淡,100多座红砖古厝点缀其中。当对岸的金门乡亲踏足于此,“精神原乡”的概念不再模糊,相同的闽南话沟通心灵,还有一座座古厝更让他们心生感动,这是共同的家:绯红的砖墙屋瓦、高翘的屋脊、精美的梁栋、栩栩如生的砖石浮雕、镌花刻鸟的窗棂……

  红砖建筑是两岸同根同源的佐证,也是联结两岸民众心灵的纽带,当前闽台两地都将红砖建筑的保护列为重点工程,并已迈开“申遗”的步伐。

  记住乡愁、留住记忆,除了古厝、古迹这些固态文化,还有古戏、老技艺等活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浓浓的闽南文化氛围,弥漫在翔安广袤的土地上。

  如今,每逢节庆日,翔安的闽南“非遗”主题公园总是热闹非凡。翔安深知,“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土壤,因而他们因地制宜,精耕“非遗”生存土壤,让“非遗”处处开花,融入百姓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深切感受闽南童谣的艺术魅力,弘扬民族精神,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倡议、支持下,翔安马巷中心小学等学校通过建设乡村少年宫,引导更多的孩子学习闽南童谣,让闽南童谣在校园中唱响,对整个翔安培养闽南语歌唱人才增添了一个重要载体。

  不久前,翔安还通过4个举措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开展全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物古迹等系统性挖掘整理,编写《香山系列文化丛书》;依托学校、村居文化室等成立农民画、宋江阵等民俗文化传习基地。建成莲塘民俗(宋江阵)文化广场,由传统文化传承人开展“传帮带”,涵养扩大传统文化从艺、从业队伍;落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补贴;推广文企共建模式,引导社会资源共同参与。

  传承翔安农民画特色名片

  在闽南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台湾小吏管甫接双亲家书,催促他回乡,情人美娟深明大义,强忍悲伤之情,珍重送别,情意绵绵。这个故事常常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动情演绎。而在70多岁的朱秀英看来,这也是作画的好题材。不久前,一幅名为《管甫送》的画作在“乡土翔韵”翔安农民画展展出,吸引不少民众驻足观看。这位草根画家不时客串起讲解员,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也让更多人知晓。

  朱秀英是厦门翔安马巷人,1969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后在马巷中心小学担任美术教师。2011年,在翔安农民画艺术家陈瑞琦的建议下,朱秀英开始尝试农民画创作。

  像朱秀英这样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根植在翔安一代代农民画家的心中。以闽南特色文化、乡村质朴民风和风土人情为创作土壤的农民画,真正发端是在20世纪60年代,梁金城、陈瑞琦等本土农民画创作者在广阔农村的庙宇、宗祠、壁砖、家具、墙体上进行宣传画的创作,并在农闲时开始了农民画的自发性创作。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翔安的农民画因其创作题材丰富、创作技巧娴熟、乡土气息浓郁,开始屡屡获奖,在国内小有名气,并形成了独特的闽南绘画风格。

  翔安农民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翔安曾在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后两度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翔安农民画现在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前不久,包括“图说价值观”系列在内的44幅翔安农民画,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出现在了厦门主要干道、社区街间。这为厦门人的生活、闽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理念做了生动注解,成为翔安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也被福建省委宣传部作为公益广告精品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红砖古厝留记忆农民画中有乡愁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