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遗产 > 正文

传承非遗献绝活 他们让云南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时间:2020-01-06 19:19     来源:云南网     作者:秦蒙琳 任锐刚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云南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云南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并将其列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目前,云南省共有各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590项,其中国家级105项、省级285项。此外,云南省先后认定各级非遗传承人3908人,其中国家级69人、省级1016人、州市级970人、县级1853人。云南省级财政每年对国家级传承人补助2万元、对省级传承人补助5000元,鼓励其带徒授艺,开展传承活动,部分州市也对本级传承人给予一定补助。

  一大批民族文化由此被保护下来,促进了民族融合。而民族文化传承人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体验民族传统文化,让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里,走向更加宽广的天地。

  白族扎染

  ●传承人:段树坤段银开

  创建白族扎染博物馆

  每年20万人次来学习

  蓝天白云的色彩,写就了大理扎染的颜色。天晴的日子,在大理周城“璞真扎染博物馆”,可以看到双重的“蓝天白云”。一重是真实的天空,一重是铺向天际的扎染布。

  传承 “白族扎染技艺”

  段银开、段树坤这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就是璞真扎染博物馆的创建者。

  在白族聚居的周城村,扎染是人们世代传承的生活必需品。村里的女孩子从小学习扎花技艺,出嫁前都要自己准备扎染的枕巾、帐檐、桌布、窗帘。小孩子一出生,就拥有一块“八卦”图案的扎染披巾。老人的寿衣扎染布制作……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与扎染息息相关。

  500年前,周城段氏创建了“璞真染坊”。段树坤作为染坊传承人的后代,从小就耳濡目染,不知不觉掌握了扎染技艺。刚成家那两年,段树坤在扎染厂上班,妻子段银开在家扎花。为了讨生活,段树坤从扎染厂辞职,恢复重建家庭作坊“璞真染坊”。

  段树坤刚恢复重建家庭作坊,正赶上大理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始对外开放,渐渐成为游人向往和青睐的旅游热点城市。段树坤的家庭作坊,虽然只做一些传统色彩、传统花形的桌布、台布、服饰,仍然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不远千里地找上门来。其中有一些文艺青年、背包客,喜欢扎染,没钱买成品,段树坤夫妻俩手把手教他们制作扎染,而他们把新颖的设计理念灌输给段树坤夫妻。古老传承的扎染技艺和现代的设计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碰撞,一批批改良创新的时尚扎染产品诞生了:打破了传统的蓝白两色,出现了多层次染色; 也出现了接近尼泊尔、泰国、印度风格的时尚围巾、服饰。

  创建扎染博物馆

  2003年~2005年间,璞真染坊出产的扎染制品,曾一度风靡北京、上海、广州、丽江等地,批发商天天守在家里提货,供不应求。当时从璞真染坊批发的20多元一条的扎染围巾,到了丽江就能卖到200多元。2005年~2006年间,周城村全村家庭染坊大量仿制璞真染坊作品,家家户户年收入三五十万元,整个扎染行业上了一个大平台,实现了市场的创新、突破。

  随着全村家庭作坊的复兴,村集体企业“周城民族扎染厂”关门了。就在这个过程中,扎染世家出生的非遗传承人段树坤发现了一个问题:村里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再扎花,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与扎花工作。段树坤产生了创建一所扎染博物馆,让扎染技艺延续的念头。

  2008年,段树坤收购了“周城民族扎染厂”老厂房,将老厂房完善成为两个“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院落。并在民间大量收集扎染藏品,开始了扎染博物馆的筹备、创建。2015年底,“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将参观馆藏展品与扎染技艺的生产性示范相结合,推向旅游市场。

  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藏品包括扎染工具、扎染成品两大类。其中图样1900多种,塑料模板近3000张,色卡五六百张,服饰、头巾、床单、桌布、被里(蓝染)、被面(扎花)700多件,最古老的服饰、被面已有近百年历史。通过活态展示扎染历史和工艺流程,在博物馆传承扎染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体验、参观。游客来到博物馆参观体验,每人需支付40元的体验旅游费用。博物馆聘请了很多50多岁~70多岁的白族老阿妈,每天在扎染作坊里扎花。观展之余,游客在老阿妈的带领下,学习扎花技艺。然后将扎好的作品交给负责染色的技术人员,亲眼看着自己的作品染色,最后将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带走。

  “博物馆建起来后,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让更多的人了解扎染,对民族文化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段树坤说,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曾举办了多期扎染技艺培训班,将馆藏的图谱挖掘成实物。通过举办培训班,让传承人与老年扎花艺人相互学习,将原始的精湛技艺和遗失的针法重新挖掘出来。在原来的基础上他们已恢复、创作了20多种扎法、10多种针法。作为全国第一个扎染博物馆,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已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10多所大学的实训基地。“上到研究生,下到幼儿园,天天有人来这里听故事、学扎染,再把扎染技艺带走、传播。”博物馆成立后,段树坤夫妻俩又开发了很多扎染文创产品,真丝围巾(披肩)、小工艺品、现代家居用品、床上用品、窗帘等,深受游客喜爱,让非遗产品走进了现代生活。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