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乡土 > 遗产 > 正文

兰州四代人传承羊皮筏子手艺

时间:2020-01-06 19:22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闫姣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66岁的张保德坐在羊皮筏子上,哼着黄河小调,用浆抵着岸将筏子送到黄河中央。冬季是旅游淡季,黄河岸边的老筏子客有大把时间划着筏子沿黄河顺流而下。

 

  66岁的张保德坐在羊皮筏子上,哼着黄河小调,用浆抵着岸将筏子送到黄河中央。冬季是旅游淡季,黄河岸边的老筏子客有大把时间划着筏子沿黄河顺流而下。

  张保德先辈两代都以羊皮筏子为生。他回忆,父亲常带自己外出割草,回来时筏子上就载满了草料和煤块。黄昏时有人过黄河,爷爷就负责将客人们送到河对岸,赚些钱贴补家用。

  在张保德的记忆中,自己的玩具就是羊皮囊,经常从羊皮筏子上拆下一个,脱掉衣服抱起羊皮囊一头扎进黄河,游到河对面。

  张保德十几岁时,父亲让他坐在筏子上,把他推到河中央水流最凶险的地方。慢慢地,张保德可以熟练翻覆筏子,落水后也可将筏子翻过来划到对岸。他通过了父亲和黄河的“考验”,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筏子客。

  张保德年轻时,全在黄河和羊皮筏子上。现在虽然年老了,但一有闲余时间就去黄河上“漂一漂”。

  张保德指着筏子说:“打小就跟着父亲在黄河上划筏子,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分不开。”对张保德来说,在爷爷和父亲那一代,羊皮筏子就是谋生工具,现在理所应当由自己传承。“羊皮筏子环保又方便,我扛着就走了。汽艇到处都有,但羊皮筏子只有甘肃有。”

  在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冲击下,羊皮筏子生意日渐萧条。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羊皮筏子已非常罕见了,“兰州只有我们一家有,而且仅剩一个,我很怕以后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仔细琢磨之后,张保德和侄子在黄河边搞起了特色旅游项目。

  刚开始,羊皮筏子只供游客拍照,一张五角钱,后来发现游客对它十分感兴趣,他们就带游客上黄河体验筏子,并从中收取费用。黄河沿岸羊皮筏子特色旅游项目越来越火,为张保德一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2017年初,他们用赚来的钱成立了旅游公司。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黄河沿岸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和水上运输工具。300年前,黄河岸边的居民用它将人和水果蔬菜运到黄河对岸或其他地方。

  羊皮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筏子由600多只羊皮囊扎成,小筏子用10多个羊皮囊。张保德从十多岁就跟着父亲学制筏手艺,50多年来已制成上千个。

  制作羊皮筏子的工序繁杂,10个羊皮囊得六七个男子折腾一天。“一天下来精疲力竭,受不住,又脏又臭又累,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张保德说,已经近20年没有人来学这手艺了。

  张保德的“徒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是他的孙子张旭。张旭说,自己当时是被“忽悠”来的,还以为就在黄河上划筏子玩儿,后来筏子磨损严重,张旭不得不和爷爷们一起动手制作羊皮筏子,“干着干着就产生了兴趣,后来爱上了这门手艺,都十多年了,越做越喜欢。”

  张旭说,自己划筏子时就能想象到祖辈们在黄河上的生活,“我现在还是以羊皮筏子为生,不过祖辈们是拿它渡人和运输货物,而我们是搞旅游项目。”

  黄河边的四代人,300多年的传统手艺在他们手里延续。“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在做羊皮筏子,孙子、重孙都要做,一定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张保德说。兰州四代人传承羊皮筏子手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