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新农村 > 正文

乡土特色创品牌 文化建设惠民生

时间:2020-01-04 00: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叶薇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通过文旅融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景宁县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畲乡民俗,举办了2017中国畲乡三月三暨浙江省第四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推出七大板块24项子活动。

乡土特色创品牌 文化建设惠民生

——浙江畲乡景宁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纪实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县文化部门以“文化名县”为目标,以“文化引领”为理念,全县上下高度重视文化,逐步形成文化投入持续增加、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权益切实保障、公益文化精彩纷呈、乡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生机盎然的良好局面。但相对于乡镇,广大农村虽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网络,村一级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面对种种难题,景宁较早开启了破解难题的探索之旅。通过多年来的乡村文化标准化建设,景宁抓住农村文化工作的难点和热点,不断推出新举措,设置新载体,使景宁农村文化建设显现出勃勃生机。

  景宁县“一乡一品”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是在景宁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巩固创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县文化部门将乡村无序开展的文化活动,通过引领、指导、策划、提升为“一乡一品”,并向“一乡多品”和“多乡一品”延伸。通过重点扶持和整合培育,设置普通级和示范级两个等级,把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实实在在延伸到最基层。

  “畲家飘歌”送教下乡育人才。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文化馆业务干部、文化志愿者、业余团队开展送教下乡、专题讲座、学习交流互动等活动,为各乡各村开展品牌文化节庆活动输送人才和骨干。目前,全县21个乡镇街道已配备专职文化干部,各村级文化活动室都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并先后建立了浙江畲族歌舞团1支、农村电影放映队5支,组建了畲族民歌、畲族舞蹈、广场舞、菇民戏、花鼓戏、器乐演奏、声乐等10类文化志愿者队伍,成员近千人。各类文体团队559支,人数达14062人,农民业余队伍每年自发送戏、送演出、送培训近百场,已成为各村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基层文化服务建设施。全县已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打造一体化的“全景幸福体验馆”,建设“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圈”,形成了“县成示范、乡成辐射、村成阵地”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建设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馆合一的畲族文化中心一座;建成人民影城、数字化电影院、体育馆各一座;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级一级馆,与体育馆、博物馆共同实行免费开放;建成民间博物馆、纪念馆8家,能容纳千人以上的市民文化广场3个。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符合标准,实现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流通服务点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同时,在全县各中心村、重点村和社区等地,已分别建成幸福文化广场133个,农家书屋258个,农村文化礼堂45座,全部免费开放,免费培训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以“畲乡文化卡”为纽带,建立了文化绿色通道,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景宁县各中心村、重点村和社区通过整合盘活现有资源,投入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群众举办“一乡一品”文化节庆活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乡村春晚创机制。“百村闹春·乡村春晚”是景宁“幸福文化·春满畲乡”系列贺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农村为主体、以村民为主角,政府文化部门做好引领并提供服务,通过送经费、送策划、送培训、送器材,充分调动基层人民的文化自信自觉,活跃乡村文化活动,满足村民文化多样需求。它以举办的持续性、参与群体的广泛性、深入基层的平民性,受到村民欢迎,成为丽水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村民文化生活从“被动接收”向“自我选择”“自主创办”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景宁县共有154个重点村、中心村先后举办了乡村春晚和民族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展演。其中张村春晚、大均春晚、标溪春晚、包凤春晚等更因乡土气息浓厚、节目精彩纷呈备受瞩目。值得一提的是,景宁文化部门规定乡村春晚坚持4个“不”(即不请明星名人、不搞开幕剪彩、不限节目形式、不定节目内容),真正为村民们创造自我表达的舞台和施展才艺的空间,畲乡大地一时“民”星闪耀,歌舞欢腾。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