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新农村 > 正文

新时代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时间:2020-01-04 01: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杨先农 柯芳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兴文化,提出了发展文化的新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广阔天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既从全局的高度为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从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工作上如何下功夫,为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新境界,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举旗帜,体现先进文化理想信念的引领,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做好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的凝聚力和引导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农民群众,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任务。创新农村思想工作宣传的方式、手段,提高新闻舆论对农民行为、观念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要在农村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及时学习、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落到农村各项工作中,指引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效。

  聚民心,发挥先进文化道德观念的凝聚功能,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其历史使命就是在全社会形成牢固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采取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和农民觉悟水平的宣传方式和载体,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我国宪法规定了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要以宪法精神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列,和一切有损于祖国利益和尊严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要把这些精神元素渗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只有在集体中,每一个人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倡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这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风气,对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育新人,以先进文化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乡风文明,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农民自觉践行。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简单易懂生动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发挥榜样力量,广泛开展农村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引导人们自觉参与到社会文明进步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色,对乡村文化振兴和村民的价值规范系统具有重塑和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村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发挥主流价值理念对农民的导向和规范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塑造具有现代农民特征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认知,并内化为自觉的具体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社会的传播过程中,应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和生动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上各种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唱响主旋律的落脚点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与农民的生活结合起来,与农民观念、行为的养成结合起来,比如,孝道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具体化和生动化,通过弘扬孝文化,可以促进农村代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避免老无所养悲剧的发生;加强婚姻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农村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缓解婚姻秩序的混乱引起的道德危机,塑造幸福美满家庭生活;加强集体意识的宣传,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和村集体的归属感;开展树新风的文化活动,弘扬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消极的文化现象。在农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树立、表彰村民身边的道德模范,激励民众自觉传承和实践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和睦邻友善的传统乡风。对道德模范的奖励和宣传,有利于确立主导的社会价值,可以对村民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吸引一批有德有才有能的新乡贤回归故土,以道德育村,以项目扶村,以文化村,让新乡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促进农村经济腾飞和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兴文化,提出了发展文化的新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创造并传承了优秀的农耕文化,铸就了历史的辉煌。在先进文化引领下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乡村文化,要重视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留得下乡愁、保护好绿水青山,是乡村实现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农耕文化,中国乡土社会是农耕文化的根基,其文化基因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人与环境和谐互动、注重乡里乡亲相处的“和为贵”等等,大量的文化元素是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乡风文明的主要智慧源泉。在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系统的梳理、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的乡村文化,是在农村建立公序良俗,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农村有着巨大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历史人物、神话故事、艺术工艺、能工巧匠、民俗风情、民居艺术、古镇村寨、风味餐饮、生活智慧等等,承载着中国优秀文明的因子,展现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价值和魅力。随着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乡土文化的民间手工艺品、民间交通工具、纺织工具、生活用器用具,以及民间戏曲、民间游艺、民歌、舞蹈等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和民间艺人在渐渐地稀少,在无声无息地逝去。人们在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保护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农村文化创新的基础。代表民族精神、展现民族的精神力量的民族之魂,不可能是外来的,而只能是本民族中固有,它的根基就在于千万年来流传不衰的优秀民俗之中。诸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梁祝化蝶、愚公移山等都展现出来自于农耕文化的独特精神。农村的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对于融洽民族感情,加强民族的聚合力,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当代越来越显示出积极作用。在新时期,对于那些传统的文化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地区,要注意继承、保护、提倡、强化、巩固,防止它们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被淹没。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是乡村教化的主要资源,农民是这场文化盛宴的主要制造者,也是创造文化成果的主要享有者。应当真正发挥农民主体性和内生性,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传承与强化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不竭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建立群众文艺扶持机制,把农民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农民自主的文化创新。农民、农村、农业是农耕文化传承的主体和载体,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培养和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鼓励民间开展多样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展示平台,发展多样的文化形式,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展形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形象,注意讲好中国农村故事、传播好中国农民乡音、发展好中国农业创意文化产品,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乡土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乡村文化的功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饲养技术,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培养新时代的新农民。文化工作者多创造出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感情、愿望,弘扬真善美的文艺作品,揭露和批判一切危害群众利益及权利的黑暗势力和丑恶现象,树立正气、正义、正能量的农民形象。在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加强环境的整治力度,解决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加强农村的卫生建设,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不良生活方式做坚决斗争。坚决遏制恶性的人情竞争和违背基本人伦的行为发生,提高农村的道德水平。引导农民发扬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市场观和利益观;培养农民的法治观念、民主观念、契约观念,建立适合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在新时期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而要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结合起来。要关心农民,尊重农民,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和农村,尊重和保护农民各项权益,为农民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用情书写讴歌人民和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展示新时代农民勤奋、向上、团结、正直、善良、淳朴的精神面貌,不断提升乡土文化的影响力。党在农村的思想宣传要讲好中国农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农民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把中国农村和农业取得的发展成就展示出来。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农村农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很多人包括国际舆论对中国农村和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印象当中,农村的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全世界客观的介绍当代中国农民农村农业,既展示成就,同时也不回避问题,帮助世人客观的看待中国,要主动对外宣传,讲好中国农村发展的故事,全面展示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乡土中国的新面貌。新时代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作者:杨先农,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柯芳,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