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新农村 > 正文

发展优秀民俗文化 增强新农村文化内生力

时间:2019-08-16 15: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齐心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实现辽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保护传统民俗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通过对民俗文化变迁的把握,合理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对乡村文化内涵的建设。

  民俗文化是辽宁文化的根基,是辽宁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民俗文化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近年来,辽宁地区不少民俗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如衣食住行奢侈化、交往方式网络化、婚丧消费浪费化、岁时节庆西洋化和民间艺术边缘化等。

  发展优秀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只有发掘、整理、保护和利用优秀民俗文化,激发新农村文化活力,增强新农村文化的内生力,才能把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推向深入。

  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辽宁礼仪习俗历来就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也十分注重礼节,珍重情谊,讲求礼尚往来,注意团结互助。传统礼俗彰显的优良传统和行为规范,对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为此,要在弘扬主旋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优秀民俗文化对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作用。

  引导民俗文化走向,塑造文明风气。当前农村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想冲突日益加剧,民俗文化在传播上既有传承性又存在变异性。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优秀民俗文化的宣传与引导,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风俗习尚。

  挖掘培养民间艺人,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民间艺人是农村和谐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任务。然而,由于农村教育事业长期落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加上一些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较少,参与者不多,以致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出现人才断层。为此,要积极挖掘和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实现辽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辽宁民俗文化作为融入民众日常生活的人文精神,是辽宁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鲜活“标本”和重要“窗口”。本溪社火、鞍山评书、辽西木偶戏、沈阳的东北大鼓、抚顺满族秧歌、丹东单鼓艺术、营口的盖州皮影、阜新的蒙古勒津婚礼、朝阳的民间剪纸等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技术的杰出代表,是认识辽宁民俗符号集成的开篇,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地域文化因子。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传承各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优秀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各种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挖掘和开发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风格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精品,打造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辽宁乡村振兴发展。发展优秀民俗文化 增强新农村文化内生力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木斋《先秦文学演变史》动摇成见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