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 > 宗亲 > 正文

从闽南人开发台湾的聚落看闽台宗亲文化(2)

时间:2020-01-04 12:32     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     作者:陈名实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明清时期,大批福建闽南人迁居台湾,他们在开发台湾以至定居的过程中,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依靠宗族、乡亲的关系,团结互助,一致对外,表现出强烈的宗亲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宗亲文化。

  二、宗族聚居形成同姓聚落

  正如中原移民迁入福建一样,闽南移民迁居台湾以后,也形成许多相对集中的宗族聚落。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清代台湾的移民社会治安不稳,因而宗亲以血缘为纽带集结,组成宗族团体,藉以共同对外防御,并合力拓垦。所以同血缘关系的,常结合形成一个聚落或聚落的一部分,形成冠姓地名。后世虽因招赘婚姻关系或形成街镇聚落后,异姓迁入,村庄中的姓氏不断增加,然而仍有部分村庄保留其地名。冠藉聚落地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开发者经过几代繁衍,形成家族群居聚落;二是同族共同开发,形成宗族聚落;三是同姓认宗共同开发,形成同姓聚落;四是大姓占绝对优势,以大姓姓氏为聚落名;五是以开发者的姓氏为聚落名。

  清代台湾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闽南人冠姓地名,因其方言特征,很容易同客家人等的冠姓地名区别开来。在当今台湾地名中,有不少姓后附加“厝”的,即为闽南籍移民聚落,现以姓氏归类,列举台湾冠姓地名如下:

  陈厝坑,散村,在林口台地西侧,南坎溪支流大坑溪上游溪谷;陈厝坑,散村,在大屯山西北侧斜坡,陈厝坑溪中游东岸;陈厝,散村,在桃园县大园村西南5公里;陈厝,小集村,在大肚山台地西侧,沙鹿街西偏北2公里;陈厝厝,在彰化县永靖乡;陈厝萘,在嘉义县新港乡。

  林厝,在台中市西屯区。林厝,散村,在台中市西北6.7公里,台中盆地西缘;林厝坑,散村,在八卦山台地东北坡,东南距社口约2.5公里;林厝里,又名柴头井,属彰化县员林镇,在员林街东南3公里;林厝萘,大集村,在云林县海口村南偏西3公里;林厝蔡,在云林县四湖乡。

  许厝,小村,在嘉义市西北,牛稠溪南岸;许厝,在浊水溪口南侧,西距海约2公里;许厝港,小村,在桃园市西北海岸,洽溪河河口西侧,大园村西北3公里;许厝湖,小村名兼小湖名,在台南县关庙村东北3.3公里,小村在湖西;许厝萘,在浊水溪口南侧;许厝萘,小村,在大肚山台地北部;下许厝荣,在云林县东势乡;许厝港,在桃园县大园乡;许厝蔡,在云林县麦萘乡。

  吴厝萘,在台北县新庄镇;吴厝,小村,在大肚山台地北部,公馆村北1.6公里。吴厝,小集村,在虎尾街西北3.7公里;吴厝,在南投镇集集镇;吴厝,在云林县西螺镇;吴厝,在嘉义县朴子镇;吴厝萘,在彰化平原西南端,大城村附近。

  刘厝,小村,在屏东市南侧1公里;刘厝,集第1期陈名实:从闽南人开发台湾的聚落看闽台宗亲文化27村,在台南佳里街南1.8公里;刘厝,小村,在彰化平原东边,花坛村以西800米;刘厝,在台中盆地西部,大肚山台地东侧,台中市正西4.5公里;刘厝埔,散村,在台北盆地西南端淡水河大沙洲南侧;刘厝庄,在高雄市南区;刘厝庄,在斗六街之南偏东3.4公里;刘厝,在北港镇;刘厝庄,在屏东县潮州镇。

  蔡厝巷,在台南市西区;蔡厝,小村,在云林县四湖村南偏西2.8公里;蔡厝萘,小村,在彰化平原西南端,大城村西北1公里。

  施厝坪,在南投县南投镇。施萘,在台南县西港乡。施厝萘,小村,在彰化县溪湖街西北4公里。施厝,集村,在云林县西螺街以西,浊水溪南岸。施厝湖,小村,在云林县四湖乡四湖村西。施厝萘,在嘉义县鹿草乡。

  谢厝寮,集村,在曾文溪下游西岸,属麻豆镇,西距佳里街5公里。附近还有谢子寮村、谢榜萘村。谢厝萘,在云林县口湖乡。彭厝,在台北县树林镇。彭厝,小集村,在屏东县盐埔村西南2.8公里,通公路。彭厝,小村,在台北盆地西南端,淡水河北岸。邱厝仔,在台中市北区。邱厝子,散村,在台中市东北1公里,北屯村西南。丘厝,小村,在云林县海岸,海口村南3.5公里。

  苏厝:大集村,在台南县佳里街东南,曾文溪南岸;西南与安定村相距1公里。小村落,在台南县佳里街北2.7公里,将军溪东岸。苏厝萘,大集村,在北港街西南侧,北港溪南岸。石厝坑,小村,在基隆市七堵区,基隆港口西南3公里。顶石厝,在台北县新店镇。赖厝廊,在台中市北区。詹厝园,在台中县大里乡。何厝,在台中市西屯区。

  颜厝,小村,在彰化平原鹿港市东北1.3公里。柯厝,小村,在彰化平原鹿港市东北,颜厝东北侧。廖厝,在彰化县鹿港镇。洪厝埕,小村,在高雄县大萘村东北1公里。粘厝,小村,在鹿港镇鹿港街西南,麦屿厝溪东岸。曾厝厝,在彰化县秀水乡。涂厝厝,在彰化县和美镇。巫厝,在彰化县溪湖镇。罗厝,小集村,在虎尾街西8公里,仑背村东南1公里。张厝,在彰化县社头乡。曾厝仑,在彰化县田尾乡。尤厝,在彰化县大城乡,集村。尤厝萘,小村,在台南县佳里街东北1.9公里。卢厝,在嘉义县嘉义市。胡厝萘,在台南县善化镇。孙厝萘,在台南县盐水镇。

  游厝,在嘉义县溪口乡。高厝林子头,散村,在云林县古坑村东4公里。高厝坑,散村,在台北县淡水街东南2.5公里,淡水河东岸。雷厝,小集村,在施厝以北1公里。牛厝,小村,在云林县四湖村西北3.5公里。吕厝庄,在云林县东势乡。颜厝萘,在云林县水林乡。王厝萘,小村,在云林县仑背街南3公里。方厝萘,小集村,在台南县佳里街东4.7公里。柯厝坑,散村,在林口台地平坦面东边,林口村南偏东3公里。钱厝坑,散村,在林口台地东侧,柯厝坑东边。黄厝,小集村,在八卦山台地西北麓,员林街东北2.5公里。黄厝林子头,小村,在斗六街东南1.8公里。郑厝,小村,在彰化市西北7公里,大肚溪西岸。戴厝,小集村,在彰化平原南部,竹塘村北600米[2]。

  这种在闽台宗亲文化影响下的产生的台湾冠藉和冠姓地名,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台湾文化的特色之一。从冠藉地名与冠姓地名对比上看,冠姓地名的数量要比冠藉地名多,说明姓氏、宗族比乡亲更有凝聚力;而从两者的总数上考察,说明闽南人有很强的福建家乡、宗亲观念。然因在台湾的开发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由于宗亲文化过分强调亲疏层次、内外有别的观念,容易引发各族群间错综复杂矛盾。各族群间因利益冲突爆发各种形式的械斗,宗亲观念成为辨别族群的重要标准,在社会上产生消极的影响。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